仪征市博物馆:文物小课堂

2021年04月07日 23:16:04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项目名称:  文物小课堂

  项目负责人:陈辉

  联系方式:0514-83433772

  一、内容说明

  1、主题展品或主要场馆

  主题展品:馆藏文物及文物剪纸等

  主要场馆:小学教室及博物馆公共服务体验区

  2、诠释角度

  文物小课堂:仪征是一座美丽的滨江城市,地处长江三角洲的顶端,历史悠久,有着“风物淮南第一州”的美誉。仪征境内墓葬星罗棋布,出土的文物数量众多,品类丰富。为了让更多的孩子们感受到这些文物的深厚内涵和令人叹服的艺术成就,我们将文物小课堂送进校园。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出发,结合历史,了解文物的用途及背后的故事,并利用各种途径让学生亲身体验文物的魅力。将剪纸艺术引进课堂,剪纸是一种用剪刀或刻刀在纸上剪刻花纹,并用于装点生活或配合其他民俗活动的民间艺术。其线条清秀流畅,构图精巧雅致,形象夸张简洁,技法变中求新,形成了特有的艺术魅力。儿童剪纸则吸取了剪纸的传统方法,从儿童的思维发展规律出发,从简、从易,将剪纸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和馆藏文物相结合,运用到孩子们的游戏和学习中。

  二、受众与时长

  1. 年龄段(受众群体)

  小学阶段(10岁左右)

  2. 项目时长

  每学期约10节课,每节课45分钟。

  三、目标设定

  1知识目标

  了解仪征本土文化特色,熟悉基本的文物知识,了解历史。了解动手能力的重要性以及剪纸艺术的相关知识与特色。

  2. 能力目标

  让学生尝试运用所学进行简单讲解训练,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结合生活实际提高自身演讲技能。让孩子们充分体验到剪纸这项非遗技艺的艺术魅力, 让手中的剪刀“会说话”。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对仪征博物馆有个系统全面的认识,树立保护文物的责任心,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强化爱国主义精神,学习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非遗技能,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文化自信。

  项目过程设计

  一、主要流程

  1. 教师进行PPT演讲

  2.学生进行观课过程讨论

  3. 教师进行剪纸艺术演示

  4. 学生进行剪纸练习

  5. 学生进行实地参观学习

  6. 学生进行现场演练培训

  二、项目要点分析思考

  1.畅通反馈渠道,通过分发问卷调查、微信沟通等方式,及时了解校方和学生的看法和建议,结合本馆实际情况进行优化教学,争取让校方满意,让学生受益。

  2.课程选题要切合本馆文物特色,符合历史时代背景,结合学生生活实际,使学生更能了解当地历史文物的功能,对优良传统文化有进一步的理解与传承。

  3.在开展馆校合作过程中,要以教师为引导,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进行一系列的独特文创设计,让剪纸艺术走进学生的日常生活,丰富校园活动。

  4.在整个活动过程中要发挥媒体的强大作用,利用多媒体、VR、语音等技术提升教学技能,利用当地的电视台,联系多方媒体进行全程跟踪报道,加大宣传力度。

  三、案例分析

  “让文物活起来,让剪刀会说话”——以一节铜镜小课堂为例

  (一)教学背景

  仪征境内汉代墓葬星罗棋布,出土的铜镜数量众多,品类丰富,纹饰秀美。铜镜大多是圆的,圆形在中国古代有圆满、团圆、吉祥之意,2020年恰逢国庆、中秋“双节”同庆,我馆特推出本次铜镜进课堂活动,希望通过本次活动祝愿祖国繁荣昌盛,百姓吉祥如意。剪纸早在我国西汉时代已经出现,在南北朝时期已相当精熟。到了唐代,随着造纸业兴盛,扬州因拥有较大的造纸作坊而成为剪纸流行最早的地区之一,并有了剪纸迎春的风俗。历经千年的传承,扬州剪纸风格以清新秀丽,线条流畅,剪工精致见长。此次铜镜小课堂结合“手中的剪刀会‘说话’”创意剪纸,吸引更多青少年走进仪博,激发审美情感,提高创新意识,传承非物质文化。

  (二)教学理念

  通过多媒体的运用,将文物近距离带入公众视野,在了解文物历史背景基础上,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将剪刀和刻刀组合起来灵活使用,进行创意剪纸,通过尝试制作,体验创造和成功的乐趣。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保障活动安全,从满足青少年新鲜、体验等心理需求出发,重点突出趣味性、知识性和互动性,帮助让他们更深刻了解文物功能,了解历史,锻炼了他们独立自主的能力、团结协作的能力和创造力,让博物馆真正走进学生的课堂,走进日常生活。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铜镜的历史知识,了解不同时期铜镜的特点,了解古代人民的日常生活以及文物的功能。了解动手能力的重要性以及剪纸艺术的相关知识与特色。

  2.能力目标

  让学生尝试运用所学进行简单铜镜讲解训练,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结合生活实际,让孩子们充分体验到剪纸这项非遗技艺的艺术魅力, 让手中的剪刀“会说话”。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对仪征博物馆有个系统全面的认识,树立保护文物的责任心,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强化爱国主义精神,学习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非遗技能,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文化自信。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让学生深刻了解铜镜的历史及功能,学会将剪纸技艺与生活实际结合。

  2.教学难点

  在短时间内让学生学会简单铜镜讲解,剪纸过程中方法的正确使用。

  (五)教学过程

  (1)课前导入

  师生问好:同学们大家好,我是仪征市博物馆的老师,今天开始我们就要学习新的知识了。在学习新知识之前,老师有些问题问大家,我们平时梳妆打扮会用到什么?古人也是和我们一样吗?

  【设计意图:课前热身,能迅速将学生带入课堂学习的氛围,激发学生兴趣。】

  (2)课堂呈现

  1.师:联系生活实际开动脑筋想一想,我们男生女生都爱美,早晨上学前总要看看今天的头发和衣服如何,就会用到什么?

  生:镜子!

  师:没错,是镜子。那你们知道古人的镜子长啥样吗?

  生1:肯定和我们现在的镜子形状不一样!

  生2:颜色估计不同。

  生3:也许会有不一样的图案和花纹。

  师:大家想象力非常丰富,非常棒,那么今天老师就带你们一起走进我们古人的生活,一起看看他们的日常用具——铜镜。(揭题)

  【设计意图:利用设问进行揭题,过渡自然,为引入本节课做好铺垫。】

  2.师:接下来,我就给大家讲讲“铜镜的故事”。听完故事老师也有问题问大家,大家带着问题仔细听哦。

  问题1:铜镜是如何产生的?

  问题2:最早的铜镜是什么?

  【设计意图:故事环节紧扣问题,拓展学生想象力。也可以让学生通过问题对本课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3.师:现在大家都知道了铜镜的诞生过程,现在老师就带你们认识古铜镜,让我们看看古铜镜上的区域是如何划分的,它们分别叫什么名称。中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史,如此精美的铜镜,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又有着哪些时尚流行元素呢?首先让我们一起看看精灵轻巧的战国镜。大家可通过图片观察古铜镜上有什么花纹?

  生:山字纹、龙纹。

  师:我们来到汉代,丰满奇异的两汉铜镜出现了什么纹饰?

  生:草叶纹、龙纹。

  师:到了唐代,铜镜艺术达到鼎盛,出现了什么?

  生:龙纹、云、鸟、外形改变了。

  师:宋代的铜镜你发现了什么?

  生:菊花、文字。

  师:元、明、清时期流行佛像人物、商标铭记、吉祥铭纹、纪年铭文、并且出现仿汉、唐镜。做工简陋粗糙、题材老套、单一,反映出铜镜的发展已进入尾声。到了清代,玻璃镜开始传入中国,逐渐取代了铜镜,铜镜退出历史舞台。所以同学们,我们现在用的镜子都是玻璃的。

  【设计意图:通过授课让学生对古铜镜有进一步的理解,了解铜镜的历史知识。】

  4. 师:接下来我们一起看看铜镜在古代都有哪些功能。

  ①日常生活用品:正衣冠,饰面容。

  ②驱邪照妖的法宝:《西游记》和《封神榜》,都有以镜子辟邪照妖的情节。

  ③爱情圆满的象征:长相思、毋相忘。

  ④美好愿望的追求:家常富贵。

  【设计意图:通过多媒体运用,让学生了解铜镜的功能。】

  5.师:同学们,你们去过博物馆一定有一个疑问,这些铜镜为啥反着放呢?

  生:因为镜面不能朝外。

  生:因为正面坏了不好看。

  生:因为古人的东西忌讳。

  师:你们真聪明!受到时间的摧残,光滑可见的镜面被侵蚀的“惨不忍睹”,铜镜作为古代工艺品,最大的价值其实在于铜镜背后的纹饰工艺。博物馆如此摆放,正好扬长避短。

  【设计意图:师生互动,活跃课堂气氛。】

  6.讲故事、看视频

  ①《邹忌讽齐王纳谏》

  ②《明镜高悬》

  ③《秦镜高悬》

  ④李隆基与“千秋镜”

  【设计意图:通过故事视频等,激发学生兴趣,加深对铜镜和历史的理解。】

  7.师:到此,我们的故事便讲完了,接下来让我们来仿制铜镜纹,拿出我们准备好的小剪刀、彩纸,我们一起制作属于自己的“宝贝”吧!

  【设计意图:文物融合剪纸,锻炼学生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课堂总结

  1.了解铜镜的诞生过程,了解历史和文物功能。

  2.文物结合日常生活,通过剪纸技艺呈现。

  3.课后选出优秀作品,进行校园展览。

  (六)预期效果

  显性成果: 

  1、文物剪纸作品。

  2、教案集、阶段性成果展示资料、宣传册等。

  隐性成果: 

  1、学生可锻炼自己口语表达能力和动手能力。

  2、扩大博物馆的知名度,拓宽宣传渠道。

  总之,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一个前进的复杂过程。要结合实际,循序渐进,并要与听、说有机结合,才会极大地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动手能力。要增强学生的文物保护意识和文化认同感,提升文化自信心,树立爱国主义精神。

  项目评价

  1.自我评价:利用本馆特色文物结合传统剪纸技艺,使学生更深入了解文物功能,了解历史,传承非物质文化。

  2.校方评价:以教师为引导,以学生为主体,增强师生互动,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提升校园整体文化环境,丰富学生校园文化生活。

  3.学生评价:课堂学习增加了对文物知识的了解,通过有趣的图片、文字、视频、实物教具等加深对文物及历史的好奇心,培养学习兴趣。通过亲身体验和剪纸训练,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和动手能力。

  4.外界评价:仪博的“文物进课堂”结合传统剪纸技艺的活动,大大促进了当地的旅游经济文化的发展,加大了民众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拓展了宣传渠道。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