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苏网讯 1972年到1985年,累计收入6200余元;1986年到1995年,累计收入27000余元;1996年到2010年,累计收入超过43万元……这是68岁的南京老人陈志海家庭账本上的数字。陈志海家庭的“账本生活”,是江苏人民生活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生动缩影。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江苏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书写了一份温暖人心的民生答卷。5月20日上午,江苏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人民生活”专题发布会。从时代“大数据”中见证与每个江苏人有关的幸福生活↓
人均GDP:
连续12年居全国前列
2020年全省人均GDP12.1万元,按当年汇率折算超过1.7万美元,连续12年居全国前列。
城乡发展更趋协调,全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由2012年的63%提高到73.4%。
实施脱贫致富奔小康工程,254.9万省定人均年收入6000元以下的低收入人口、821个省定经济薄弱村全部达标,12个省级重点帮扶县(区)全部摘帽。
收入:
地区间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收窄
2020年,江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3390元,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1201元;与2012年相比累计增长93.4%,年均增长8.6%。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3102元,年均增长7.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198元,年均增长9.0%。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0年突破2万元,2016年突破4万元,2019年突破5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1年突破万元,2018年突破2万元。
城乡居民收入比由2012年的2.37:1下降到2020年的2.19:1,是全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小的省份之一。地区间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收窄。
消费:
由温饱型转向发展型、享受型
2020年江苏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6225元,比2012年增长58.9%,年均增长6.0%。
食品消费质量明显提高,安全、健康、绿色成为新追求。
居民穿衣从追求数量到追求舒适和品质转变。
2020年全省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53.1平方米,比2013年增加8.9平方米。
2020年全省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拥有空调器201.4台,电冰箱110.0台,彩电167.1台,热水器107.6台,洗衣机102.6台,比2013年分别增加53.4台、14.7台、10.5台、13.7台、8.2台。
2020年全省居民人均交通通信支出3589元,比2012年提高67.3%。
家用汽车每百户拥有量达41.0辆,比2013年增加18.9辆;移动电话每百户拥有量达252.3部,比2013年增加32.6部,其中接入互联网的有206.0部,为2013年的两倍。
民生保障:
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逐步建立健全
党的十八大以来城镇年均新增就业超过13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基本稳定在3%左右。
现代化教育强省建设扎实推进,扩大教育资源优质供给。
城乡基本养老制度更加健全,医保市级统筹制度基本建立。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省定最低标准由每人每月70元提高至160元。
全省共有各类卫生机构35746个,卫生技术人员66.5万人。
2020年末每千名户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达40张,每年提供居家上门服务老年人达到260万。
全省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实现度超过90%。
环境:
从草屋到社区 由“干净整洁”向“美丽宜居”转变
苏北地区农村危房改造任务全面完成,三年累计改善约25万户,群众满意度达93.3%。
全省城市建成区绿地率40.07%。
“十三五”末,全省垃圾分类设施覆盖率大于90%,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
2020年,全省水环境国考断面优Ⅲ类比例达86.5%,主要入江支流和入海河流断面全面消除劣V类水体;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的天数比例达81%。
精神文化生活:
服务设施由全覆盖向高效能转变
2020年底,全省共有文化馆、群众艺术馆115个,公共图书馆117个,博物馆345个,美术馆42个,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被评为国家一级馆数量均居全国前列。
全省人均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由“十二五”末不足0.16平方米发展到“十三五”末的0.37平方米。
行政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覆盖率100%。
2020年度全民阅读指数达74.3。
展望未来,富庶丰饶、宜居宜业的鱼米之乡将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实现全面小康新的起点上共创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使人民生活将更加殷实、更加富足、更有安全感和幸福感。
记者/秦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