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锡剧,也可以很时尚”“锡剧的灯光舞美,竟看出了话剧的味道”“锡剧的宣传片,充满了电影般的质感”……类似这样对锡剧的评论,以前从未出现过,在昨晚原创锡剧《蝶恋花·沈琬》首演后,竟一股脑来了。
服装讲究呈现“年代质感”
无锡市锡剧院大型原创锡剧《蝶恋花·沈琬》连演三天,昨晚首演“好评如潮”,却也有争议。剧目以隐蔽战线共产党人沈安娜(原名沈琬)和丈夫华明之(无锡荡口人)的故事为原型,讲述他们打入国民党内部、历经千难万险为我党提供大量重要情报,为中国的解放做出重大贡献的故事。记者发现,从《蝶恋花·沈琬》的宣传剧照和视频起,这部作品就与传统锡剧的传播手法有点不一样。照片、视频充满了“复古元素”,用电影手法将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故事呈现出来。
当晚5点半,记者来到后台时,大部分演员已经将妆容、服装“收拾妥帖”。“这次群演要换的服装,跟主演也差不多,所以都提早化妆、换衣服了。”负责服装的王刚表示,现代剧虽然没有古装的服装那么复杂多样,但这次演员们几乎每场都要上台,由于换装时间紧迫,减少了好几套。来到舞台左侧,工作人员围着梳妆台,紧张为主角蔡瑜换装,她们说:“主角上下台时间也就1分钟,所以抢装直接在侧台进行了。”据悉,为了还原沈琬那个年代,整个剧目的服装都十分讲究,女性旗袍男性长衫,国民党人的西装长靴,还有学生装、群众服等。演员姜雪峰告诉记者,自己扮演薛元燕,因为是国民党高官,服装都是格子衬衫、马甲、西装三件套。
“创新”尝试连获赞
“有争议才有进步”,锡剧院的演员们十分淡定,对于表扬、批评,大伙觉得都应该虚心接受,这样能更好地完善剧目,导演俞鳗文亦是如此。上海昆剧团的著名青年导演俞鳗文,惯用新思维打开戏曲的大门,“创新中传承、传承中创新。”这句话是她时常挂在嘴上的口头禅。此次接受锡剧《蝶恋花·沈琬》的邀约前来执导,更是情感战胜了一切,“我祖籍无锡,杨绛是我的姨奶奶,我虽不是在无锡出生长大,但这个城市却刻在我骨子里。” 俞鳗文告诉记者,很多人对红色题材剧目、传统戏曲舞台,都会有刻板印象,自己也是,对无锡市锡剧院、锡剧有自己的“刻板印象”,但如何打破这些印象,总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
而率先想打破锡剧“刻板印象”的是蔡瑜,身为无锡市锡剧院的负责人,剧团、演员、剧目的发展,都是她最重视的。“从《蝶恋花·沈琬》开始筹备,我就一直很忐忑,有过犹豫纠结,面对很多质疑,到底应该不应该坚持?”蔡瑜表示,《蝶恋花·沈琬》在开排前,也经历了不少波折,正因为有院团伙伴们的支持,自己才有勇气坚持下去。这两日,锡剧前辈、资深戏迷、艺术圈人士,都对此剧连连夸赞,这才让蔡瑜放下心来,“很多人给我打电话表示锡剧这次做得很洋气,锡剧前辈王永强、华金瑞、谢志英,歌唱家石莉娟都说了‘好’,我真的很开心。”
“活态传承”连接当下生活
俞鳗文认为任何舞台都是“综合艺术”,服装、灯光、道具、舞美缺一不可。在《蝶恋花·沈琬》中,俞鳗文运用了不少传统戏曲的手法。她认为,经典是永远不可能复制的,如果观念不更新,剧团就会停滞,所谓“活态传承”就是保持剧团的风格,要跟时代对话,和当下生活连接。经典就是经典,后来人不必一味模仿,而是应该在吸取前人精华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发展。蔡瑜说:“只有真正懂得传统,才知道时尚如何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