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试点感应式过街信号灯:行车效率提高20%,行人等待节省15秒

2021年06月16日 10:38:53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目前,南京城市道路总里程已达9400公里,机动车保有量达301万辆,机动车驾驶人突破400万人。为提升交通出行群众获得感、满意度,近日,全市首处 感应式行人过街信号灯在水西门大街万达广场北侧“亮相”。

南京试点感应式过街信号灯:行车效率提高20%,行人等待节省15秒

  【有行人信号灯感应 无行人机动车常绿】

  这处行人过街信号灯看上去没有什么特别,但在斑马线的两端入口处,都设置有黄色的行人等待区,一旦有人进入等待区,就会被周边的交通检测器自动识别。

  南京市交管局秩序管理大队副大队长苏子毅介绍,检测器可以自动识别到这个地方有行人,或者非机动车有通行需求。这时路上东西向原来通行状态会给出行人过街的信号,保证行人能够顺利过街。当行人通过之后,信号又自动恢复到原先状态,没有行人触发,始终会保持在东西向机动车通行的状态。

南京试点感应式过街信号灯:行车效率提高20%,行人等待节省15秒

  也就是说,当南北向斑马线没有行人通行,检测器就识别不到,东西向机动车信号灯会一直保持在常绿状态。如果有行人出现,机动车常绿的信号灯就会马上倒计时,然后进入33秒的红灯时间,这个33秒,也是根据道路行人平均过街时间来确定的。

  苏子毅介绍,不同的时间段,行人过街的数量是不一样的。在夜间的时候,因为这边的商业街基本都关了,行人检测仍然是打开的,路上会有黄闪状态信号,当行人进入到检测区,黄闪会变成正常红绿灯的信号,可以保证行人是绿灯通行的。

南京试点感应式过街信号灯:行车效率提高20%,行人等待节省15秒

  【行车效率提高20% 行人等待节省15秒 】

  根据交管部门的统计,此处感应式信号灯投入使用后,该路段行车效率全天提高20%,行人等待时间平均缩短15秒。接下来,交管部门将在其它地点陆续推广感应式信号灯模式。除此以外,南京信号灯优化配时还将从“以车为主”向“ 以人为本”转变。通过压缩周期、减少相位、调整为半周期或大小周期的方式,减少行人、车辆等待时长。

  苏子毅介绍,比如兴隆大街恒山路路口,这个路口实际结构并不大,但因为有兴隆大街那条绿波带,所以在那个路口,高峰时候的红绿灯周期是118秒的,原来等待的时间可能会比较长,现在可以把一个周期分成两块,原来走一次绿灯走一次红灯的时间,分开成走一个绿灯,走一个红灯,再走一个绿灯,再走一个红灯,等于分成两个周期来做,这样行人等待时间等于减少了一半。

  江苏广电总台·融媒体新闻中心记者/钱进 陈进 编辑/胡超

  (本条新闻版权归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