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声的功勋丨“不孝”家书诉忠魂

2021年06月25日 18:55:48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隐蔽战线那些事儿 |关于冷少农烈士的遗物你知道还有哪些吗?

  “母亲,好久没有接着你们的信了,更是好久没有聆(听)着您老人家慈爱亲切的教训了。我的心中是多么地想念……”

  1930年3月31日,昏黄的灯光下,年轻的冷少农提笔写下了这封给母亲的家书,眷恋愧疚百转千回,最后却只能写下“回家的事是不能定的”。

  想来,这已经是他离开家乡的第五个年头了。

  1930年夏天,南京笼罩在一片白色恐怖之中。

  在国民政府军政部大楼,经常可以看到军政部秘书冷少农步履从容的身影。冷少农与军政部部长何应钦是贵州同乡,加上才学过人、文思缜密、办事稳重,深得何应钦的赏识与信任。

  而这位身居要职的部长秘书,常常会避开旁人,改换一身普通的衣服,悄悄来到大纱帽巷。原来,此时的冷少农身受周恩来的密令,担任中央军委派驻南京情报小组的组长。

  出生于贵州瓮安的冷少农,25岁时就离开家乡,投入滚滚革命洪流之中。来到南京后,成为潜伏在国民党心脏的一把利刃。利用军政部秘书这一特殊身份作掩护,冷少农搜集传递了许多重要军事情报。位于大纱帽巷的这间院落,就是他与战友们秘密建立的地下联络站。

  这一时刻,中国工农红军历经三年游击战争,主力部队和地方武装迅速发展,并开辟了10余块红色根据地。中国大地上,红色星火正在形成燎原之势,这使国民党感到极大的震惊和恐惧。

  1930年10月,国民党对革命根据地大规模的“围剿”拉开序幕。何应钦被委任为武汉行营主任兼湘、鄂、赣三省“剿共”总指挥。

  国民党10万兵力即将压境,中央红军不足4万人,刚燃起的革命火焰面临随时被狂风暴雨扑灭的危险。

  入夜,南京一条僻静的街道上,冷少农焦急万分,没过多久,一名男子出现,与冷少农简单打了个照面,旋即离开,也带走了一份重要的情报。

  军情紧急,冷少农动用秘密发展的关系,何应钦有关“围剿”的军事计划、兵力部署、参战部队、将官名录、进攻路线等详细情报一直源源不断地传到了他手上。随后,情报通过地下交通线,最终送达周恩来的案头。

  何应钦怎么也没想到,当他做着“努力铲共”、“大获全胜”的美梦时,所有的军事计划都已经被人泄露,而这个人正是他视作心腹的贴身秘书。

  由于及时得到冷少农传来的关键情报,红一方面军五天打了两个胜仗,成功粉碎国民党的第一次“围剿”。国民党第十八师中将师长兼前敌总指挥张辉瓒被活捉,一个半师被歼灭。

  从1930年10月到1931年秋天,冷少农想方设法获取国民党军“围剿”红军的各项信息,一纸情报抵挡千军万马,为红军第一、二、三次反“围剿”胜利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静默无声的暗战中,冷少农始终冷静而谨慎,但是这天,一封家书却深深地刺痛了他的心。因为离家多年未归,母亲认为他在南京贪图享乐,忘却妻儿老小,信中斥责他“不忠不孝、忘恩负义”。

  身份特殊,即使面对至亲的误解,冷少农也无从解释,只能回以一封14页5000多字的长信,委婉地说明自己的抱负——

  “我是把我的孝移去孝顺大多数痛苦的人类,忠实地去为他们努力。

  ……

  要是革命迟一点成功,或者中间遭了挫折,我自己就死在外面,跑在什么地方,我也不知道,更说不上回来不回来了。”

  另一封家书,是写给儿子的。离家时,儿子才5个月大,如今已经能读书写字了,作为父亲,冷少农百感交集,他给儿子写下了第一封也是最后一封信——

  “时代的车轮不息的旋转……我之爱你,是望你将来为一极平凡而有能力为一般劳苦民众解决不能解决之各项问题、铲除社会上一切不平等之人物。”

  1932年,南京地下党组织遭到破坏,3月,冷少农被捕入狱,同年6月,冷少农牺牲于南京雨花台,年仅32岁。

  于国家最危难的时刻,怀揣理想,离开家乡、离开亲人,选择踏入这条隐蔽而艰险的战线,也选择忘却自己的姓名。

  这位中共隐蔽战线的先驱,以赤子之心、忠诚无悔,在历史的惊涛骇浪中,竖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隐蔽战线那些事儿 |关于冷少农烈士的遗物你知道还有哪些吗?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