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京雨花台烈士纪念馆里,陈列着一份珍贵的党的文件、一支14K钢笔和一件背心,它们的主人是一名有着美好名字的青年——顾景华。
1917年,顾景华出生于常熟市吴市乡万福村一个贫苦农民的家里,家中弟兄三人,他排行第二。为了早日摆脱贫穷的困扰,父母节衣缩食,送顾景华时断时续读了四年“竹节书”,以后就无力踏进校门了。抗战爆发时,顾景华已成长为一个血气方刚的有志青年。
1938年秋,顾景华毅然加入任天石领导的民抗部队,从事民运宣传工作。为开展工作需要,他曾化名“丽中”“顾暂”,丽中与景华合起来正好是景丽中华四个字,抒发了他热爱祖国的真挚之情,而“顾暂”的“暂”则蕴含着斩除日寇的深刻含意。
1941年7月,日伪对苏常太地区发起“清乡”运动,抗日游击根据地轰轰烈烈的大好形势在敌人的重兵合围中急转直下,显得异常严峻。根据党组织分散隐蔽,保存力量的指示,顾景华同其他一批本地干部一样,回到家里隐蔽起来,等候上级命令。当敌人得悉顾景华回家的密报后就几次上门抓捕,但都被他机智地躲过了,敌人恼羞成怒,就把顾景华的母亲和大哥抓到吴市镇上,关押在最胜庵里,并对顾景华所在村上的老百姓进行恐吓和胁迫。顾景华虽然在三弟陪伴下,隐藏于荒野,可他深知敌人的残暴狠毒,更没忘记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在危难之中首先要保护人民的神圣职责,于是他挺身而出,身陷囹圄。
顾景华被捕后受尽酷刑,但他始终咬定自己只是民抗的普通一员。过了一段日子后,敌人让他出来给“清乡”中被抓来的所谓犯人做饭。由于敌人对刚关押的人先要饿上几顿,摧残斗志。顾景华就悄悄地捏了饭团从监房门框上面的气窗中投进去。不料,这事给鬼子小林队长看到了,顿时拳打脚踢,重入囚笼。不久,他就被移解至浒浦常熟,以后又在苏州关押了3个月左右。在此期间,顾景华的妻子曾两度探望,顾景华对她说:“我的身份完全暴露了,敌人已将我列为重犯,死是一定的了,但抗日一定会胜利。”不久,顾景华就被移解南京关押,直至牺牲。
顾景华烈士保存的党的文件
顾景华烈士用过的14K钢笔
顾景华烈士穿过的背心
(来源:常熟市融媒体中心 编辑/俞思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