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季家长必读:如何帮孩子避免“陡坡效应”?|父母进化论⑩

2021年08月21日 08:32:51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我苏网讯 近日,江苏明确今年以来有中高风险地区的设区市,将自全域转为低风险地区满21天后,分批开学。部分孩子开学延期,有的家长感叹“神兽派送失败”;但也有面临升学衔接的家长,暗自庆幸:多些时间让孩子做足准备,也不错!

  的确,“幼升小”、“初升高”等升学衔接期,往往是孩子轻松,家长苦恼。前几期“父母进化论”讨论了“幼小衔接”问题,那么“新高一”学生和家长,如何在开学来临前做足准备?本期“父母进化论”特别求教专家——江苏省特级教师,中学正高级教师 吴向忠,“新高一”进击指南来了!

  吴向忠 江苏省特级教师,中学正高级教师,南京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南京市栖霞区教育局副局长

  初升高阶段是学生生理和心理的剧变时期

  吴向忠表示,就高中三年来说,高一所有学科的内容,在高考考查的内容中占60%-70%,高一学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所以一旦初中时的“优等生”到了高中以后感到黯然失色,甚至出现一些心理不适时,家长更为焦虑。  

  对此,吴向忠认为,初升高阶段是学生生理和心理的剧变时期,孩子出现一定的失落感、孤立感、失重感是正常现象,家长应放平心态,积极面对。

  “比如,有些考上重点高中的学生,身边优秀同学多了,心理出现落差,会产生失落感;一部分学生不善交往,不知道如何与新同学相处,会产生孤立感;还有的沿用初中学习方法不灵,茫然无所适从,各科考试全线告急,也有一些认为告别初三,进入高一,终于可以好好歇一口气,于是放纵自己, 都会产生心理上的失重感。”

  针对前两个问题,家长需要和孩子多沟通,了解背后的原因,帮助他们分析问题,给足信心,解开心结。

  记忆套用→灵活自主,教学内容和方法变化很大

  因为高中知识和能力要求相对初中有着剧烈变化,学生如果不做好准备,跟不上心理和方法调整较慢,就容易产生所谓“陡坡效应”。吴向忠这样解释为何有不少孩子难以适应高中学习。“解决方法是提前了解,做好准备。”通过分析初高中教学差异,他列出以下几条“必知”:

  第一,在教学方法上初中老师常常用直观形象的方式教学,反复讲解,并用较多时间具体辅导;而高中老师上课更注重分析,要求学生主动思考。同时高中学科增多,每个科目每位老师教学方法和内容不尽相同,对学生要求也会不一样。

  第二,在教学内容上初升高知识跨度较大,高中学习内容难度系数比初中要提升容易导致初中高中之间知识衔接出现一定坡度,使新高一学生遭遇障碍。

  第三,在学习方法上义务教育阶段每个环节的做法,老师都会具体要求,学生学习更多依赖于记忆和套用;高中老师比较放手,需要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

    学会领悟规律、系统规划,夯实基础比抠难题重要

  吴向忠提醒家长,一定要让孩子认识到不同学科初高中学习上存在的差别,帮助他们找到最优学习方法。方法上要注意些什么?吴向忠表示,“学习”二字本身已经给出答案:学=“悟”,即家长要帮助孩子充分领悟、领会每个学科的学习规律,指导孩子根据自身情况制订学习计划,高效听课。

  “习”=预习、练习、复习,即预习基础知识,学习重点内容,练习常见题型,复习基础知识,这几个环节,一定要抓住,并按各自情况注重之间时间的分配。吴向忠说,一份试卷中,基础题占70%-80%,中等难度题占10%-15%,高难度题仅占5%-10%,因此一定要注重夯实基础,“多1个小时复习基础知识,比8小时只做难题效果要好。”

  长长养育路,我们陪你慢慢走。家有儿女的你,快把疑惑、焦虑写在留言区。在这里,专家、校长、育儿大咖都是你的后援团!

  想了解更多育儿经?速戳这里>>

  (记者/朱彤 摄像/谢自强 设计/邵静娟、王紫轩 视频/宋梦真;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