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收残暑,清风衬晚霞。绿杨堤畔闹荷花。”
今日白露,此时,凉风至,寒蝉鸣,秋渐深,昼夜温差加大,清晨的露水日益浓重,在草叶花木上凝结成一层白白的水滴,故名“白露”。
作为秋天的第三个节气,也意味着开始进入仲秋时节!
一
元 赵孟頫 《鹊华秋色图》局部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这是最诗意的节气,连战国时号称虎狼之师的秦国人遇到白露都变得浪漫婉约,写出千古绝唱《秦风·蒹葭》。诗句中的蒹葭便是芦苇,秋天的芦苇生出一簇簇白花,纷飞时宛如梦境,寄托着思念。
二
明 仇英 《汉宫春晓图》局部
桂子、蔷薇、凌霄、海棠、芙蓉等秋花正盛,古人认为,花露有天地间精华,会将它收集起来,静置之后,烹茶、煮酒、入馔。
为了给夫君冒辟疆制作鲜花糖露点心,明末“秦淮八艳”之一的董小宛,会在白露这天起早,收集秋海棠的花露,制作香露。冒辟疆在《影梅庵忆语》中说,海棠花本无香,而海棠露却香气袭人。
三
宋 佚名 《荷蟹图》局部
田间稻谷抽穗,山间果物成熟,湖海中虾肥蟹美,古人就地取材、因时制宜地“补露”。
明末清初剧作家李渔在《闲情偶寄》中说,他“以蟹为命”,一生嗜之。螃蟹一上市,家里49口大缸始终装满螃蟹,用鸡蛋白来饲养催肥,专门蓄“蟹奴”打理。螃蟹刚退市,便开始存钱以待来年买蟹,称之为“买命钱”。
四
元 吴镇 《洞庭渔隐图》局部
“一候鸿雁来,二候玄鸟归,三候群鸟养羞。”天高云淡、风清气爽,正是一段难得的仲秋时光。
自《楚辞》与《庄子》始,渔父成为隐逸者的象征,后世文人纷纷效仿,“元四家”之一的吴镇就酷爱画渔隐图,秋天驾一叶小舟,“只钓鲈鱼不钓名”,实为人生一大乐事。
五
宋 佚名 《婴戏图》局部
白露以后,田间地头的蟋蟀会奋力地鸣叫起来,古人以斗玩蟋蟀取乐,叫“秋兴”。
明宣宗朱瞻基就酷爱斗蟋蟀,明朝吕毖在《明朝小史》曾记载:“宣宗酷好斗蟋蟀,就向江南索取上品,动辄每只数十金。 ”只因为皇帝所爱,一只蟋蟀竟然炒到一套房的价格!不过除了这一癖好,宣宗算是太平盛世里一位文武双全的好皇帝!
元 王蒙 《秋山草堂图》局部
诗意、宜人、丰盈、热闹……白露多好,无需伤怀,秋天快乐呀!
我苏特稿 文/高慧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