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群众办实事: “大”交通枢纽里的暖心“小”事

2021年11月03日 21:23:26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老太太在地铁里与家人走散,民警调取监控录像,巡逻和广播等方式接力寻人,8个小时后,在南京南站北广场附近找到了走失的老太太;

  列车抵达,自闭症儿童甩开妈妈的手,一边脱衣服一边自顾自在站台旁乱跑,民警拿出糖果、玩具,耐心安抚,孩子乖乖牵着民警的手上车;

  女孩腹痛剧烈无法走路,民警拿来热水袋、轮椅、毛毯、热水,把她带至警务室休息,待女孩恢复后,民警和家人一起把她送上车……

  这样的温情故事,隔三差五在地铁分局南京南站派出所的巡线中上演。在日复一日的工作里,“博爱精神”已经深植在每一个南京南站派出所民警的职业生涯中。为了更好地服务群众,南京南站派出所聚焦辖区特色警情,制定了专门的工作规范,耐心细致地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在平凡而琐碎的工作中注入温情与关爱。该所也先后被授予“省级青年文明号”、市公安局“先进基层党组织”“人民满意窗口”等称号,多名民警立功受奖。

  贴心便民 传递公安温度

  地铁南京南站4条地铁线交汇,与长途客运站、高铁站无缝对接,日进出站客流12-20万人次,单日换乘客流数约30万人次。辖区客流量大,且以外地乘客居多。高峰时间段,执勤警力每小时接受群众路线问询40-60次,甚至经常遇到乘客排着队问路。

  为更好地服务群众,让群众感受到南京城的温暖,南京南站所专门制定了专门的工作规范。

  “我们内部有一个要求——‘一口清’‘都熟悉’。就是全市旅游景点、综合场所(含交通枢纽,体育场,展览中心等)、各大医院,高等院校等部位的地点、到达路线做到‘一口清’;对所有地铁线路,换乘点,换乘方式做到‘都熟悉’。”南京南站派出所中队长姜维告诉记者,为乘客建议乘车路线时,他们还会询问乘客的自身要求,比如赶不赶时间,行李多不多,要不要座位等等,迅速规划最优路线。

  地铁分局南京南站派出所设在地铁南京南站一号出入口附近的警务站前,有一个“百宝箱”。蓝色箱体透明盖子,看起来普普通通的塑料收纳盒,里面放着民警自发准备的一次性口罩、糖果、玩具、笔、便签条、红糖。姜维告诉记者,这些东拼西凑的小爱心都是根据日常工作中积累的经验准备的,“就是群众需要什么,我们就提供什么。”

  每一个物件背后,都有一个温情的故事。

  不少问路的老人记性不好,说了半天还是一脸茫然,民警就用笔写在便利贴给他们随身携带;遇到哭闹的孩子、低血糖人士,糖果就派上了用场,甚至还给生理期疼痛的女性准备了姜汁红糖。遇到需要喂奶的小宝宝,警务站也成了临时母婴室。贴心便民的服务,为市民出行带来幸福感和获得感的同时,也传递着南京公安的温度。

  爱心旅程 传承博爱精神

  地铁南京南站是博爱车站,博爱精神也贯穿于南京南站派出所全体民警的工作始终。

  2018年3月,因为一次普通的救助,南京南站派出所民警结识了玄武区盲人协会王主席,了解到博爱中心里的弱势群体需要社会关爱,也由此,与博爱勤善残疾人之家及玄武区盲人协会建立了帮扶关系,至今已走过四个年头。

  每年,民警们都会自行组织,定期前往,帮着打扫卫生、清理杂物,逢年过节还会带上米、油等生活用品前去慰问。

  在博爱勤善残疾人之家,自闭、脑瘫患者较多,每次过去,民警会提前备好精心准备的礼物,耐心地陪他们聊天、做手工、玩游戏。因人员调动、工作安排等原因,派出所每次前来探望的人都不固定,有人离开,也会有新的人加入进来。民警每次到来都能让他们脸上洋溢出单纯的笑容,有人甚至记不得父母的名字,却总能喊出民警的名字。

  “这也是一种传承,把南京南站扶弱济贫的理念传递下去。”南京南站派出所教导员邱文新说。据悉,近4年间,南京南站派出所已先后有36名民警加入到结对帮扶的行列。

  (来源:《零距离》记者/谢炜 通讯员/宁公宣 编辑/汪泽)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