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战略。从基础设施到公共服务,从产业联动到创新协同,长三角三省一市紧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既干在当下,又谋划长远,一体化发展的动力澎湃激荡,百舸争流的局面加速形成。三年来,长三角地区对全国经济影响力、带动力不断增强,对全国经济贡献率持续提高。
2021年11月,正值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三周年之际,我苏网联合江苏省新型智库建设办公室推出“数读长三角”特别报道,用数据呈现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成果,邀请智库专家结合区域特色,解码三省一市高质量发展秘籍,共同答好一体化“联考卷”。
江苏是长三角一体化的积极参与者、有力推动者和坚定执行者,始终把融入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作为推进“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的重大战略机遇。三年来,江苏牢固树立“一体化”意识和“一盘棋”思想,积极主动服务和支持上海发挥龙头作用,加强与浙皖战略协同,努力在推进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进程中彰显江苏担当、展现江苏作为。
【关键词】拉长长板、做强特色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时要求,江苏要在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上争当表率,在服务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上争做示范,在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上走在前列。
作为长三角重要一员,江苏的优势在于制造业发达。江苏制造业的总量约占全国1/8,是国内产业循环的重要联结点和发起点。今年前三季度的数据显示,江苏的制造业开票采购,超过78%的循环是在长三角完成的。江苏将充分发挥优势、拉长长板、做强特色,以自身更高质量发展支撑长三角地区整体竞争力提升。
提升创新策源功能,长三角地区被寄予厚望。勇当科技和产业创新开路先锋,不仅要提供优质产品,更要提供高水平科技供给,支撑全国高质量发展。就江苏而言,今年前三季度,江苏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同比增长25.0%,两年平均增长14.8%;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48.1%,八大高新技术行业全部实现增长。电子、电气、通用设备、专用设备、金属制品和医药制造业6个行业两年平均增速超过10%,保持快速增长态势。
【点评专家】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院长兼首席专家 成长春
制造业是江苏的优势,也是江苏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压舱石”。为了进一步提升江苏制造业的全球价值链地位,在制造业发展过程中首先要厚植江苏制造业的基础优势,以先进制造业集群和产业链培育为引领。今年9月份印发的《江苏省“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划》中就明确指出“十四五”时期将重点围绕16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和64个细分产业领域,全力打造1个综合实力国际领先、5个综合实力国际先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10个综合实力国内领先的先进制造业集群,推动全产业链优化升级。这16个先进制造业集群中,既有江苏传统优势产业集群,也有物联网、核心软件和新兴数字产业等近年来快速崛起的新兴产业。
江苏应紧紧抓住全球产业链供应链调整的战略机遇,围绕16个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按照“打造一批传统优势产业链、培育一批新兴产业链、孵化一批未来产业链”的“三个一”基本思路形成产业链条的闭环式循环发展,推动产业链的长效发展。同时,应联合浙沪皖等在集成电路、大数据、生物医药、高端纺织、新能源汽车、大飞机、智能制造等领域打造一批标志性产业链,并积极探索产业链“链长制”、“创新券”通兑等区域产业技术和管理制度的创新。
高素质人才是科技创新、产业发展、技术进步的基础,长三角城市群作为我国创新要素集聚度最高的地区,拥有大量的高素质创新人才。但是,当前人才的跨区域流动体制机制仍然有待进一步完善。建议积极利用大数据、互联网等手段推动人才资源互认共享、社保一体化等工作,鼓励推动科技工作者、“双创人才”多点执业、“星期六”工程师跨区域流动,实现高素质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并着力构建多层次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技术产权交易市场。
江苏制造业由大转强,在增量的同时,还要能够提质,实现由过去的“引进—模仿—创新”产业发展模式向“一二三”(一代引进、二代自主研发、三代领先赶超)模式并进而进入到完全自主设计研发的产业发展模式。从战略层面上从过去的“后发优势”战略转向“先发优势”战略,从技术上的“拿来主义”转向依靠自主创新。以小巨人、“专精特新”等企业为突破口,打造一批国内领先、国际知名、世界一流的产业品牌,讲好“江苏品牌故事”。
绿色经济、节能环保的大背景下,数字技术和绿色技术为制造业模式转变和企业形态变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而“碳达峰”和“碳中和”战略目标的提出为推动气候环境治理和可持续发展擘画宏伟蓝图、指明道路方向,同时也对全省制造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数字技术实现研发设计、生产制造、销售服务等各环节在平台上的互联互通,共享平台计算能力和数据资源,实现多主体在虚拟空间的集聚与协作,开展协同设计、协同制造、协同运维等业务。
【关键词】绿色创新发展新高地
推进沿江企业进行战略性转移,自长江大保护六年来关停化工企业4600多家;对重要或典型自然湿地实施抢救性保护,建设美丽生态湖泊群、美丽镇村;发行绿色金融债券、绿色债务融资工具,加强绿色基金、绿色信贷、绿色保险等体制机制模式创新……近年来,江苏多措并举推进绿色发展。
建设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是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的先手棋和突破口。其战略定位是:生态优势转化新标杆、绿色创新发展新高地、一体化制度创新试验田、人与自然和谐宜居新典范。聚焦一体化重点领域,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已形成73项制度创新成果。今年,示范区推出41项新的制度创新成果,同时不断推进第一年32项制度成果深化落地,加快向全国复制推广。
坚持“制度创新+项目建设”双轮驱动,今年,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全力推动了水乡客厅等65个重大项目建设,为示范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动能。
【点评专家】江苏省苏科创新战略研究院文化与工程创新中心主任、苏州太湖智库执行院长 王建明
自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江苏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为指导,以打造美丽江苏建设的自然生态之美、城乡宜居之美、水韵人文之美、绿色发展之美为抓手,全力促进实现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
一是加强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的顶层设计,江苏出台了《〈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江苏实施方案》,扎实推动生态环境共保联治举措;以《长江三角洲区域生态环境共同保护规划》为遵循,与浙沪徽共建美丽长三角。
二是深化生态环境治理制度的改革。江苏率先实施河湖长制,全省各级领导干部共有5.7万名河湖长,到2020年底,江苏主要入长江的支流和入大海的河流全部消除劣V类。吴江开展“一河三湖”跨界水体联保共治,深入实施太浦河“沪湖蓝带”计划,完成太湖围网拆除和长江流域禁捕退捕任务,省际边界联合河(湖)长制治水经验入选中组部生态文明建设典型案例,“跨界联合河长制”入选“中国改革2020年度50典型案例”;江苏率先施行《江苏省生态环境监督执法正面清单实施方案》,将现行有限的执法力量聚焦生态环境违法企业,营造“守法重奖、违法严惩”的氛围;积极推动落实跨流域跨区域生态补偿机制,2019年,陈浅断面上游来水水质达到Ⅲ类水标准,江苏省给上游的安徽补偿2000万元;加强地方环境立法,率先推出《太湖生态岛条例》。
三是加快推进绿色创新发展,加快构建绿色制造体系。推出了“四个一批”,即建设一批高质量发展绿色产业带、培育一批绿色创新技术企业、打造一批省级绿色循环发展示范区、创建一批国家绿色产业示范基地。首笔长三角绿色生态贷顺利落地吴江;在“碳达峰、碳中和”行动中推进产业绿色化发展,积极推进清洁生产,鼓励重点企业、头部企业开展绿色示范创建工作。
四是涵养生态,打造生态价值新高地。2019年苏州西山岛率先纳入生态涵养发展实验区,今年10月率先启动太湖生态岛建设。大规模开展了国土绿化行动,目前,全省林木覆盖率达到24%,江苏已创成国家森林城市8个,全国绿化模范市、县(市、区)46个,全国绿化模范单位58个,全国生态文化村43个;已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等各类自然保护地213个;推进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推动示范区跨界河湖联合治理,启动太浦河共保联治江苏先行工程、“联合河长制主题公园”建设。
五是加强优化生态空间和大气污染综合防治。探索开展示范区水系结构调整优化试点改革,大力实施“三优三保”“三治”等专项行动,吴江荣获“江苏省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模范县(市、区)”称号。苏州吴江首家试行区镇空气质量补偿制度,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标比例提高11.2个百分点,PM2.5年平均浓度下降46.4%;依托智慧气象先知系统实现区域间天气监测数据信息共享公用;完善气象预警信息联合发布机制和绿色通道。
(数据整理&编辑/方媛 海报/冯其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