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问千寻大运河|中国大运河申遗是怎么提出的?

2021年12月25日 16:09:11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编者按】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运河保护重要指示精神,我苏网积极参与由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组织的“千问千寻大运河”网络主题活动。以文化为内核,策划推出“云赏大运河”、“运河百问”、“大运河进行曲”、“大河之上”等内容多元,形式丰富的新媒体产品,深入宣传运河生态保护、文化遗产保护、经济高质量发展等成就,在今昔对比中展现新时代大运河的新风貌。

  第二十一问 中国大运河申遗是怎么提出的?

  大运河申报世界遗产具体是由谁提出的,不好确定。它的提出有一个过程。大运河申遗的正式提出,是在2004年。时任国家文物局局长的单霁翔在参加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中文物保护项目调研时,发现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对大运河和沿线文物古迹的保护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使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面临严峻挑战。为此,在2004年3月召开的全国政协十届二次会议上,单霁翔邀请樊锦诗、安家瑶等7位政协委员联名,提交了《关于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亟待加强的提案》,提出“大运河主河和沿线文物古迹始终没有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没有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没有制定一部法规来肯定和保障它的历史地位。所以,亟待重新确定大运河作为人类文化遗产的历史特质与重要地位”。其实“运河申遗”这个概念早在20年前就已经提出了,在长城申遗时罗哲文和郑孝燮两位老先生就提出运河也要申遗。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当时没有申遗。2005年12月罗哲文和郑孝燮、朱炳仁三人联名向京杭大运河沿岸18个城市的市长发出《关于加快京杭大运河遗产保护和“申遗”工作的信》,信中呼吁:加快京杭大运河申报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两大遗产的工作进程。在2006年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文史委副主任刘枫领衔58名全国政协委员草拟了一份影响深远的“大运河申遗提案”。当年6月,国家文物局将京杭大运河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当年12月,又将其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从而启动了大运河申报世界遗产的进程。


夕阳下的大运河嘉兴段异常壮美

  第二十二问 中国大运河为什么要申遗?

  中国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历史最早、延用时期最久、长度最长的人工运河。它对不同地域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在国家统一、政权稳定、经济繁荣、文化交流和科技发展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线性活态文化遗产,中国大运河的价值非凡,它有着2500年的历史,流经8个省直辖市、35座城市,长达3200公里的河流流经地区的市域面积占国土面积的3.22%,人口占全国人口的六分之一,GDP占全国的四分之一。中国大运河被国际古迹遗址名录评价为世界科技史上最有价值的运河,大运河沿线蕴藏着丰富的物质遗存和非物质遗产。中国大运河申遗对于提高运河的国际知名度,提升沿线人民对运河遗产的保护意识,更好地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运河文化遗产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大运河邵伯三线船闸

  第二十三问  大运河申遗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从2006年开始到2014年,大运河申遗经历了8年,大致分为三个阶段,一是2006年到2009年的准备阶段;二是2009年到2012年的保护规划制订阶段; 三是2013年到2014年的冲刺阶段。

  第一阶段是准备阶段,这一阶段主要事件为,2007年9月26日,大运河联合申遗办公室在扬州挂牌成立。2008年3月,国家文物局在扬州召开了大运河保护与申遗第一次工作会议,成立了大运河保护与申遗城市联盟,明确了大运河申遗工作方案,各项工作正式启动,此后每年都在扬州召开一次大运河保护与申遗工作会议。2009年4月,国务院牵头大运河申遗工作,同时成立了部省际会商小组(由8省、直辖市,13个部委联合组成),2009年4月23日在北京召开了第一次会商小组会议,正式建立了省部际会商机制。

  第二阶段为保护规划制订阶段,这一阶段主要事件为,2009年运河沿线各城市先后完成了市级保护规划的编制并颁布实施,在此基础上开始着手编制大运河省级保护规划;直到2012年完成《中国大运河遗产保护与管理总体规划》的编制,这一阶段还启动了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的遴选工作,2011年3月初步确定了遗产点预备名单,2012年年底确定了最终的遗产点申报名单。

  第三阶段为申遗冲刺阶段,这一阶段主要事件为,2013年1月底国家文物局向世界遗产中心上报了《中国大运河申遗文本》。2013年上半年,沿线各地完成了遗产点修缮和环境整治。2013月7月2至14日,国家文物局组织了大运河沿线的模拟考察。2013年7月15日前完成了大运河遗产监测预警平台和档案系统建设。2013年9月,接受了世界遗产委员会委派的两位世界遗产专家的现场考察。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尔首都多哈召开的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中国大运河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35座运河城市代表正签署《大运河遗产保护的联合协定》(陈跃摄)

  第二十四问  大运河申遗的主体和最高协调机构分别是什么?

  大运河申遗是采用的城市联盟联合申遗的形式,申遗的主体就是大运河保护与申遗城市联盟。2008年3月出席大运河保护与申遗工作会议的33座城市在扬州共同组成了大运河保护与申遗城市联盟,会上还通过了《大运河保护与申遗城市联盟章程》。大运河联合申遗办作为城市联盟的秘书处,具体负责联盟的事务。这33座城市为,北京市(通州区);天津市;河北省(邯郸市、邢台市、廊坊市、沧州市、衡水市);江苏省(无锡市、徐州市、常州市、苏州市、淮安市、扬州市、镇江市、宿迁市);浙江省(杭州市、湖州市、嘉兴市);安徽省(淮北市、宿州市);山东省(枣庄市、济宁市、泰安市、德州市、聊城市);河南省(郑州市、开封市、洛阳市、安阳市、鹤壁市、新乡市)。2009年,随着浙东运河列入中国大运河,绍兴和宁波也成为申遗联盟城市,城市联盟扩展到35个成员。

  大运河保护与申遗工作会议现场

  大运河保护与申遗的最高协调机构是大运河保护和申遗省部际会商小组。2009年4月23日,经中国国务院批准,中国文化部、国家文物局牵头,13个国务院主管部门和大运河沿线8个省、直辖市人民政府共同设立了大运河保护和申遗省部际会商小组。中国文化部部长任会商小组组长,国家文物局局长任会商小组副组长,中国国务院各相关主管部门分管的副部长、大运河沿线省(直辖市)人民政府的分管副省长(副市长)为会商小组成员。会商小组下设办公室作为办事机构,国家文物局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国务院各相关主管部门相关司长、省、直辖市文物局局长为联络员。大运河保护和申遗省部际会商小组的成员单位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水利部、文化部、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国家测绘局、国家文物局、教科文全委会、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办公室、北京市人民政府、天津市人民政府、河北省人民政府、江苏省人民政府、浙江省人民政府、安徽省人民政府、山东省人民政府、河南省人民政府。

  大运河保护和申遗省部际会商小组的主要职责是研究协调解决大运河保护和申遗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研究制定促进大运河保护与申遗的制度、措施;分析大运河保护与申遗的形势,部署相关工作;审定大运河保护规划;监督、督促大运河保护和申遗工作的实施。

  大运河保护和申遗省部际会商小组通过每年至少一次的会商小组全体会议、不定期的会商小组办公室会议及其它形式的会议,协调大运河遗产保护中涉及多个行业的重大事项,会商解决中国大运河遗产保护区划范围内有关文化遗产保护的重大问题。

  第二十五问 大运河申遗的牵头城市是哪座城市?

  大运河申遗的牵头城市是江苏省扬州市。在2006年前,大运河的保护管理工作缺乏统一有效的协调机制,在运河沿线各省市,基本上各自为政,各管一段,缺乏统一协调、统一规划、统一治理的机制,处于散乱状态,从而使大运河实际上成为各段各地的“小运河”。这种状况既影响了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也不利于航运和地方建设的协调发展。为此,国家文物局决定在大运河沿线城市中选出一个城市牵头组织“大运河申遗办公室”,带动大运河沿线相关城市建立合作、协商和对话机制。当时江苏扬州、无锡和山东济宁都希望竞争大运河申遗的牵头城市。2007年9月26日,首届中国扬州世界运河名城博览会暨运河名城市长论坛在扬州开幕。开幕式上,国家文物局领导宣布,扬州从国内数座运河城市中胜出,成为大运河保护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牵头城市,大运河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办公室设在扬州。当时的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亲自为大运河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办公室揭牌。从此,大运河申遗进入了正式的启动阶段。

  大运河联合申遗办揭牌

  第二十六问  扬州为什么能够牵头大运河申遗?

  扬州之所以能够牵头大运河申遗,一是因为扬州段运河的突出价值,二是因为扬州在运河保护工作方面的杰出努力。扬州段运河是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上最早的运河,据《春秋左传》记载:“哀公九年(公元前486年),吴城邗,沟通江淮。”扬州与运河是同生共长的关系,运河兴则扬州兴。整个扬州就是一座运河博览园,拥有春秋时的古邗沟、汉代的运盐河、隋代的山阳河、唐代的伊娄河、宋代的官河、明代的里运河、清代的城区古运河等各个历史时期的运河。大运河对扬州的影响巨大,无论是汉代吴王刘濞“开山铸钱,煮海为盐”成为最富的诸侯国,唐代“扬一益二”地位的取得,还是清代扬州成为全球十座50万以上人口的城市之一,扬州的数度繁荣都来自于运河的恩赐。扬州依靠运河赋予的区位优势和巨大能量,集南北文化于一城,融东西文明于一体,形成了独特的城市文化。进入新世纪,扬州加大了对运河的保护力度,对城区30公里的古运河沿线进行了环境整治,搬迁了几十座工厂,治理了水环境,使城区段运河成为美丽的风光带。扬州还出台政策,对运河沿线建设行为进行了严格控制,运河两岸30米范围内禁止新建任何建筑,在30米之外的50米作为建设控制地带,对建筑的体量、高度、形制都有要求,有力地保护了运河的视觉空间。对郊野地带的运河注意保护其堤岸的真实性完整性,使运河与周边环境相协调。成为大运河全线保护和利用的典范。

  大运河扬州段保护工作会议

  第二十七问  扬州为大运河申遗做了哪些工作?

  作为牵头城市,扬州围绕大运河申遗做了大量的工作,主要体现在发挥了两个作用。首先是牵头协调作用。8年来,扬州积极配合国家文物局做好大运河申遗的沟通联络、调研督查、协调推进、宣传动员等工作。承办每年一度的大运河保护与申遗工作会议,调研督查沿线省市申遗工作,利用简报、网站等传媒做好大运河保护与申遗宣传工作,牵头制定并发动沿线城市共同签署了《大运河遗产保护的联合协定》,建设大运河遗产监测预警通用型平台,并复制到大运河沿线的其他30个遗产区,在迎接世界遗产专家考察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其次是示范引领作用。扬州在大运河申遗工作中有几项第一:2009年9月,扬州在申遗联盟各城市中第一家公布实施市段保护规划——《大运河(扬州段)遗产保护规划》;2012年10月1日,第一家颁布实施大运河保护地方性规范性文件——《扬州市大运河遗产保护办法》; 2012年3月,第一家建成大运河遗产监测管理平台——大运河扬州段监测预警平台;2013年3月,在沿线城市中第一家成立大运河保护志愿者总队。同时,扬州市申遗办积极编制遗产保护和环境整治方案,实施了扬州盐业历史遗迹保护工程、邵伯明清运河故道及周边运河遗产保护展示工程等一批项目,使扬州的运河遗产价值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正是因为遗产价值高、保护状况好,大运河扬州段共有瘦西湖、个园等10个遗产点和153公里河道最终列入大运河遗产名录,成为全线列入遗产最多的遗产区。

  大运河扬州段遗产监测预警系统

  扬州市申遗办举行大运河扬州段监测预警平台数据报送培训活动

  第二十八问  大运河遗产现场考察专家是谁?

  9月16日至2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的咨询机构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委派两名世界遗产专家对中国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申报项目进行了现场考察评估。两位专家分为A组和B组,对大运河申遗的31个遗产区进行现场考察评估。A组国际专家是印度籍的考古学家、作家及历史学家Mrs. Rima Hooja(莉玛·胡贾女士),她是印度国家历史文物局成员、ICOMOS印度临时执委会副主席;B组国际专家是韩国籍的环境学博士Mr. Dong-Jin Kang(姜东辰先生),他是韩国釜山庆星大学城市设计系教授。9月16日两位国际专家抵达中国,17日上午两位专家赴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考察了大运河监测和档案系统国家总平台,参加大运河遗产保护管理座谈会,听取大运河遗产价值和保护管理总汇报,与有关部委代表进行了座谈。17日下午至25日,A、B两组分组考察。A组考察了通惠河北京旧城段、通惠河通州段、北南运河天津三岔口段、南运河沧州—衡水—德州段、会通河临清段(含临清运河钞关)、会通河阳谷段(含阿城下闸、阿城上闸、荆门下闸、荆门上闸)、戴村坝、南旺枢纽、会通河微山段、中河台儿庄段、中河宿迁段(含龙王庙行宫),宁波三江口、浙东运河宁波段、上虞—余姚段、杭州萧山—绍兴段,江南运河嘉兴段、南浔段、杭州段(含杭州富义仓、拱宸桥、桥西历史文化街区)等遗产区。B组考察了黎阳仓遗址、卫河(永济渠)浚县段、滑县段,通济渠郑州段、含嘉仓160号仓窖遗址、回洛仓遗址、通济渠商丘南关段、夏邑段、淮北隋唐大运河博物馆和柳孜运河遗址、通济渠泗县段、淮安总督漕运公署遗址、清口枢纽、淮扬运河扬州段、大运河扬州段遗产监测预警和档案中心、江南运河常州城区段、无锡城区段(含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平江历史文化街区、江南运河苏州段等。25日晚,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童明康代表ICOMOS中国会见了两位专家。26日上午2位国际专家交流考察情况,下午,国际专家离境。两位专家还分别于23日下午和25日下午,在扬州和杭州召开了利益相关者座谈会,听取了扬州市和杭州市大运河遗产保护管理汇报,并与各方利益相关者座谈。

  在考察运河过程中,中国大运河给专家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专家们认同大运河是人类历史的一项杰作。姜东辰认为,对历史杰作的含义,应该包括历史发展、古代环境带来的经济、产业以及在人的各个方面的关系协调当中所形成的内涵。而大运河在这几个方面的综合性表现,不仅作为千百年历史的沉淀,而且现在依然在利用中,这在全世界是很少见的。莉玛·胡贾女士评价,大运河管理十分到位,在所有运河城市的共同努力下,大运河沿线城市的管理水平当高。她说,此次看到了大运河的独特美景,大运河活态遗产的保护与整个区域之间紧密结合,市民共享的举措让人震撼。通过考察,她发现中国为大运河做出了许多努力和贡献。

  第二十九问 大运河申遗何时成功的?

  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尔首都多哈召开的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中国大运河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的第46项世界遗产。

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现场

大会执行主席卡塔尔玛雅萨公主宣布中国大运河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第三十问  中国大运河遗产的突出普遍价值是什么?

  国家文物局提交给世界遗产委员会的《中国大运河申遗文本》对大运河遗产的突出普遍价值是这样描述的:大运河是世界上唯一一个为确保粮食运输安全,以达到稳定政权、维持帝国统一的目的,由国家投资开凿、国家管理的巨大运河工程体系。它是解决中国南北社会和自然资源不平衡的重要措施,实现了在广大国土范围内南北资源和物产的大跨度调配,沟通了国家的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促进了不同地域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在国家统一、政权稳定、经济繁荣、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大运河也是一个不断适应社会和自然变化的动态性工程,是一条不断发展演进的运河。大运河的开凿肇始于公元前5世纪的春秋时期,隋代完成第一次全线贯通,形成隋唐宋时期以洛阳为中心沟通中国南方北方的大运河。元代由于中国政治中心的迁移,将大运河改线为直接沟通北京与南方地区,形成元明清时期第二次大沟通。大运河历经两千余年的持续发展与演变,直到今天仍发挥着重要的交通与水利功能。

  大运河地跨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河南和安徽8个省级行政区,跨越3200多公里,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大运河在自隋代贯通后长达1400余年的时间里,针对不同的自然、社会条件变迁,作出了有效的应对,开创了很多古代运河工程技术的先河,形成了在农业文明时代特有的运河工程范例。大运河以世所罕见的时间与空间尺度,展现了农业文明时期人工运河发展的悠久历史阶段,代表了工业革命前运河工程的杰出成就。依托大运河持续运行的漕运这一独特的制度和体系,跨越多个朝代,运行了一千多年,是维系封建帝国的经济命脉,体现了以农业立国的集权国家独有的漕运文化传统,显示了水路运输对于国家和区域发展的强大影响力,见证了古代中国在政治、经济、社会等诸多方面的发展历程,在历史时空上刻下了深深的文明印记。

  大运河是中国春秋战国以来“大一统”政治理想的印证,更加强了地区间、民族间的文化交流,推动了中国作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大运河促进了沿线城市聚落的形成与繁荣,与重要城市的形成与发展密切相关,并塑造了沿岸人民独特的生活方式,直至今天成为中国人民心目中的“母亲河”。中国大运河由于其广阔的时空跨度、巨大的成就、深远的影响而成为文明的摇篮。历经两千余年的持续发展与演变,大运河直到今天仍发挥着重要的交通、运输、行洪、灌溉、输水等作用,是大运河沿线地区不可缺少的重要交通运输方式。

  大运河因其独有的技术特征、文化传统而与其他重要的人工水道,包括已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法国米迪运河、比利时中央运河、阿曼的阿夫拉贾灌溉体系、加拿大的时多运河、英国的旁特斯沃泰水道桥与运河、伊朗的舒希达历史水利系统、荷兰的阿姆斯特丹的17世纪运河等,以及《世界遗产预备名单》的运河遗产有着较大的差异,具备本身不可取代的特征和成就。

ICOMS代表米歇尔在世界遗产大会上介绍中国大运河遗产

  作者 姜师立:

  扬州市新闻出版局副局长。在中国大运河申遗期间,曾任大运河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办公室专职主任、牵头城市扬州市申遗办公室副主任,亲历了大运河申遗的过程。

  (江苏广电总台“我苏网专稿”,仅供运博会宣传使用,谢绝转载,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