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教育:对话学生--“双减”背景下全面育人新视野(随园夜话第108期)

2022年03月26日 23:53:30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3月24日晚,第108期随园夜话班主任沙龙在线上顺利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近200名教育工作者参与其中,共同探讨本期话题:对话学生--“双减”背景下全面育人新视野。

第一轮互动环节

  本轮大家一起探讨了“双减背景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育人工作的生长点可在哪些方面发生。

  来自南京江宁实验小学的陈海宁认为:双减之后,学生作业大都在学校完成,空闲时间变多,但是一开始,孩子觉得很茫然,除了玩不知道该干什么,因为之前的闲暇时间基本上都是老师家长安排好的。面对空闲时间变多的现实情况,第一个生长点就是我们可以去帮助孩子学习如何规划闲暇生活,比如说学习安排、生活安排。如果学生养成了一种时间规划,能够自己安排自己的生活,这对于学生来说是可以终身受益的。

  随后,主持人杨学老师又通过两个案例,和大家探讨了从全面发展的育人角度,两个案例中的孩子存在什么问题,可以从哪些方面帮助他们成长。

  案例一:一天,一所小学六年级的班主任张老师,接到班上小灿同学写来的一封长信,告知老师她再不敢相信这个世界上会有什么真朋友。人与人相处不过就是相互利用罢了。因为小灿的知己小张,为了考上理想的初中,觉得其帮不了她圆梦,就与小灿绝交。

  案例二:高中文科女生小王似乎有两幅面孔,在老师面前文静乖巧,在同学面前骄横高冷。一天,两个女生突然委屈地跑到班主任面前哭诉说小王公然列举她们的缺点,让她们在其它同学面前很丢脸。班主任找小王问情况,小王振振有词地说她是在做一个人际交往实验,即故意挑起事端排挤一些同学,并观察记录她们的反应。她实验目的是看看自己以后是否适合选择国际关系专业。

  来自常州市武进区人民路小学的王晓波老师、新城学校的胡源老师、江苏教育的周小涛老师、南京市秦淮区的韩璐老师、南京市钟英中学的黄敏老师、南京河西外国语学校的张婷老师、南京市高新实验小学的陈雅璇老师、南京市高新实验小学的尹湘江老师都热烈地参与了讨论,各自表达了观点。

第二轮互动环节

  本环节主要讨论“双减”背景下,促进学生逐步实现社会化有哪些新路径

  陈海宁老师重点介绍了《德育剧场》的做法。将“剧场”运用到班级德育中,使学生进入一个虚拟的情境,在角色扮演、情景体验中,运用自身的想象、创意和生活经验,发展出一种同伴交往、激励与互助的环境,在剧场中获得社会性的生活体验,实行体验式隐性德育的理念,从而培养情感与品质,以达到我们期待的教育目标。

  选择题材,促进阅读素养双向提升;创作剧本,激发创新意识双向培养;演绎剧本,构建和谐相处的愉快氛围。通过剧场,实现了双向的成全。在剧场的实践过程当中,学生们进行情感体验,道德感悟,还有学生的能力提升,思维训练,品格的自我完善,甚至建立一种自我形象,促进学生能够彼此良性的发展与和谐相处,达到生命成长相互成全的最佳效果。陈海宁老师带的上一届学生到了初中以后,不少人进入到了不同的中学,在不同的班级很快就担任班级的班干部,因为他们很自信,有自己的组织能力和调控能力,所以会被初中老师发现他们的潜力。

  来自浙江省海宁市桃园小学的费玲妹老师介绍了《成长伙伴团》的做法。建立伙伴关系,第一阶段是规定合作的成长伙伴团,如四人小组学习、班级合作管理和自主合作团队;第二阶段是互助学习的成长伙伴团,如闺蜜团、亲子伙伴团等;第三阶段是自主结合的成长伙伴团,启动亲子合作学习、寻找志同道合的小伙伴。非正式群体产生的根本原因源于人的需要,一方面是归属的需要,另一方面是交往的需要。人们应该更多地考虑如何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使其归属与交往需要得到满足,从而其拥有安全感和快乐的体验,促使其个体的社会化,以实现教育的最终价值--培养人格健全的社会化的人。

  孩子们在一起学习和成长,家长们也在一起学习和成长。有家长组织活动时,经常请老师参加,费玲妹老师就参与到他们中,发现家长们的进步和孩子一样好。“双减”后,孩子们有了更多自主空间和时间,但家长反无所适从,不知道让孩子做什么。所以,小学阶段,老师更要关注家长状态和教育理念,需要有针对性的指导,指导家长关注孩子身心成长,拓展孩子的社会性,人际交往意识和能力。

  南京名师工作室顾琳老师(南京市栖霞中心小学)分享了《班级家长学堂》经验,班级家长学堂促学生社会化成长。顾琳老师以“有话好好说”这一期为例,指导学生家长如何去更好地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学会区分学生“顶嘴”和“申辩”的差别。无论是哪一种形式,学生都在发生着社会化成长。作为班主任能做的事情有很多,通过引导家长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发挥其作用也是十分重要的一个路径。此外,沟通交流也是学生的重要一课。在什么样的年龄段就应该做什么样的事情,尤其是在小学阶段中,重智轻德一定会带来很多的问题,而且这些问题在早期发现不了。

  顾琳老师说,第一个环节杨学老师准备的案例的意图,不是说超出了双减的范围去说问题,其实学生出现状况的隐患是早就埋下的。在义务教育小学阶段,孩子如果过于偏重于学业,放学以后就是辅导班,回家刷题,那么孩子就会错过在这个年龄段社会化成长当中很多重要的环节,比如说和人,和同学之间的交往。现在的孩子,如果同学之间发生了矛盾,很多都是家长在帮忙解决;放了学以后学生回到家里或到辅导班去,无形当中也就被剥夺了与他人,与社会,与大自然交往的机会,所以学生到了后期的话就会出现很多问题,这些是需要去引导家长关注起来的内容。

       南师大班主任研究中心顾问黎鹤龄老师说,家长学校,“疫情”后更觉得必要,其实,更应该立足平时。苏霍姆林斯基的家长学校就是十年制的,甚至在孩子入学前一年,家长就要提前“入学”,接受有计划的“培训”,其心理学总课时达到教育学院大学生的课时,据此打下扎实的教育基础,加上种种举措和持之以恒的努力,使一所普通农村学校成为世界名校。我们在围绕“疫情下”、“双减”思考问题的同时,建议也要整体考虑“家长教育”。上面提到的内容可参见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
  苏州中学附属苏州湾学校丁正梅老师分享说,最近对他们的家长进行了家庭教育调查,汇总了几条主要问题,应该也是普遍的问题。家长关注的几个问题:1、如何改掉孩子的拖延症;2、如何提升孩子学习的内驱力;3、如何跟青春期逆反的孩子相处;4、如何让孩子自律;5、如何减少孩子对手机的依赖;6、二孩家庭如何做好大宝的心理疏导。针对家长的:1、如何让家长自己保持情绪稳定;2、如何减少内卷的焦虑。苏州湾学校有一个做法就是“学群”的建设,以推进全员德育,让每个孩子都能得到关注。

  学群的建立是先用抽签的方式,在学生和家长在场时按照十个人左右为一组分成学群,每一组配备一位导师。在线下学群尽量是以行政班级为基础,定期进行线下的活动。受疫情影响,在线上教学这段期间,学群老师发挥的作用很大。上周五我们学群老师线上组织了一个伙伴交流活动,采用了很多的方式,比如说线上脱口秀、辩论会、读书分享会、吐槽大会、才艺秀等等。虽然学群后期还要进一步地完善,不过学群确实在促进同伴交往、家校协同共育等方面都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专家点评

  南师大班主任研究中心齐学红教授进行了线上点评。齐教授说线上沙龙充分体现了在线交流的便利和优势,有来自全国各地的班主任参与了沙龙研讨,其中包括:新疆、海南、浙江、山东,江苏常州、南通等地的老师,很多是以班主任团队的形式参加的。其中有事先准备的发言,也有很多即时的互动交流,尤其是事先准备的几个发言非常精彩。

  齐教授说,陈海宁老师的分享,作为班集体建设的一种情感教育模式,更像一个综合的实践课程,比如从剧本、角色的分工,扮演以及剧本活动以后的效果反思等环节来看,具备着研究性学习或者综合实践活动的特点。
       如果说《德育剧场》是受制于时间和空间的,那么费玲妹老师的《成长伙伴团》可以说是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从可操作性的角度而言,费老师的做法不会受到学科等各个方面的限制,在日常生活当中都可以去实现。尤其是刚刚费老师讲的那个闺蜜团,是特别生动的一个案例,在人的一生当中有一个闺蜜是很幸福的,这样的一种人际关系实际上是一个孩子在他一生成长当中特别渴望的一种人际关系的支持,也是青春期或者青少年阶段安全感一个非常重要的来源。老师再喜欢,如果不被同伴所喜欢,那孩子的社会化历程肯定也是受到影响的。国外对青春期的研究发现很多孩子的青春叛逆是有意去迎合同辈群体以获得认可,同伴的评价在青少年的社会性发展当中扮演了一个重要他人的角色,可能比老师、家长的作用更加重要。不管是小学、初中、高中,一定要把同伴关系的指导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

  其实人的一生就是一个社会化过程。社会化是一个中性的概念,它既可以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大家可能还知道一个概念,就是讲这个小孩儿太成熟了,太成人化了,这叫过度社会化,孩子的想法完全超越了他的年龄阶段,现在在小学里面就有一些孩子会用社会上建立人际关系的方式去来贿赂同学,这就是一种过度的社会化。

  最近齐教授的团队在做的家庭社会教育项目,谈的是社会性学习。在社会性学习里大家强调的是《创新班会课》构建的体系,就是处理好人与自己,与他人,与社会,与文化,与自然的关系。在座的每一个人都需要进行社会性学习,作为一个家庭成员,作为社会一员,需要处理好你跟家人的关系,跟孩子的关系,跟同事的关系。在这个意义上,社会性学习就是一个终身学习的概念。学生的发展是一个发展的过程,任何阶段都不能盖棺论定。今天开始的两个案例中的学生恰恰是因为没有受到正确的引导所以不会跟人交往,不是说他品质上很坏或者是利己。

  齐教授说,台湾地区的教育目标叫“德智体美群”,其强调的“群”,是一种群体性,即讲人的社会性发展。怎么面对自己,包括悦纳自己,认识自己,怎么处理好与他人的关系,与同伴的关系,与家人的关系,这是我们每个人都要学习的一个话题。面对孩子的问题,人们首先要去问自己有问题吗?家长有没有问题?这些话题,是我们需要共同去面对的。要用一种学习的心态来对待孩子发展中的问题,这都是发展中的问题,不是病理性问题。

  齐教授说,丁正梅老师做的家庭教育调查,就是把教育事业真正地聚焦在青少年在社会性学习和发展当中存在哪些问题。为了让沙龙研讨走向深入,希望调查能够把问题聚焦和分类,然后一类一类地进行探讨,这比三言两语的案例讨论可能效果更好。

  最后,主持人杨学老师介绍,讨论“双减”背景下全面育人新视野,下一期是对话家长,再下一期是对话社会,欢迎大家持续关注。

       本次沙龙结束后,齐学红教授说,随园夜话做到了108期,今天的线上讨论就是大家常态的研讨模式,解决问题,不浮夸,希望能帮助到更多年轻班主任的育人和成长。
       

( 江雪 初心 黎鹤龄 雷虹 徐美琪 王鹏真 )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