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今年以来的最强高温来袭,全国多地持续出现高温天气。连日来,江苏省气象台连续发布高温预警信号,江苏也进入了“火炉模式”。烈日炎炎,酷热难耐,人体出汗多,耗气伤阴,身体虚弱的人群,容易出现中暑、腹泻、热感冒、热中风、急性心梗等“高温病”,严重者甚至可能出现热射病危及生命安全。
据报道,高温天气已导致全国多地出现热射病死亡病例,浙江一名车间工人,工作时因热射病晕倒,出现多脏器功能衰竭,31个小时的抢救也未能挽救其生命;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日前收治3名热射病转诊病人,其中一人不幸去世。
高温天气对于在高温高湿环境下工作的重体力劳动者、老年体弱、有慢性疾病者、婴幼儿等人群的生命健康构成较大威胁。未来几天,江苏还将持续高温,面对“高温刺客”,我们需要注意哪些健康问题?
中暑高发 警惕“夏季杀手”热射病“偷袭”
今年37岁的小张在南京从事装修工作,日前他在闷热的室内工作4个小时后,出现中暑症状,被工友们送医急救。入院时,小张体温高达39.9℃,血压仅有78/56mmHg,经诊断,其确诊为热射病,医护人员通过多措施急救,终于令其转危为安。
中暑根据症状由轻到重可以分为热痉挛、热衰竭、热射病3个阶段,处于前2个阶段的患者需第一时间休息、及时饮水,并用防暑药品缓解。一旦进入热射病阶段,则必须及时急救。据江苏省中医院紫东院区危急重症中心副主任仲跻巍介绍,热射病是由热损伤因素作用于机体引起的严重致命性疾病,是热环境下从事体育竞技、军事训练和高强度劳动等活动的常见疾病。热射病的发病机理,一是热暴露使核心温度升高造成的直接对各器官系统的损害;二是热暴露引起的热应激、内毒素血症,引起的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免疫功能紊乱,会造成患者多器官功能障碍,如不及时有效治疗,病死率可高达60%以上。
烈日高温,容易中暑,怎样才能预防呢?
第一,尽可能避免在每天最热时出门,如需出门要准备好防暑必需品,备好防晒用具,如打遮阳伞、涂防晒霜、戴宽檐帽;穿宽松透气吸汗的浅色服装,随身携带防暑降温药品。
第二,科学补充水分,少量多次饮水,可每隔15~20分钟补水200毫升,水温不宜过高。在高温高湿环境下工作的重体力劳动者如大量出汗,要额外补充盐分和矿物质,可适时适量补充淡盐水。
第三,注意散热,可以用冰毛巾擦身体或是风扇、空调进行物理降温。炎热难挡时可用凉水冲手腕,每隔几小时把手腕放在自来水龙头下冲5秒,有助降低血液温度。
第四,改善工作条件,如减少热源、合理布置、隔热、通风降温,设隔热休息间和调整作息时间等。
第五,结伴行动,关心高危人群:在高温环境工作时(环卫工、建筑工人、消防员、快递员、交警等),随身携带防暑降温药物,同事间应彼此留意健康状况。
第六,建议65岁以上老人的家人朋友,至少每天上下午2次电话确认老人的健康状况。
如果中暑,要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处置,一般情况下,先兆中暑和轻度中暑的患者经过现场救护可以恢复正常,所以遇到中暑不要过于慌张,可采用这些急救方法:
一移:迅速将患者搬到阴凉、通风的地方,使其平躺,用扇子、电扇为他扇风或开空调,解开或脱去外衣,以利患者呼吸和散热。
二敷:头部先用温水敷,后改为用冷水、冰水敷。
三饮:饮用含盐饮料,及时补充身体所需的水分,同时补充部分无机盐。
四擦:因高温、高湿、无风,身体散热困难时,可用冷水或冰水擦浴至皮肤发红。
五降:当中暑者体温高达40℃以上,出现昏迷、抽搐等症状时,患者可能为热射病,应在第一时间拨打120,尽快将患者送到医院急救,在医护人员到来之前,对热射病患者救治要遵循三个原则:一是快速、有效、持续降温;二是迅速补充液体时,有条件的场所,应尽快进行静脉补液;三是控制热射病患者的躁动和抽搐。
高温天运动后 警惕冰饮诱发心梗
高温天,很多年轻人在运动后会喝上一瓶冰饮料降温解暑。事实上,这是一种错误的降温、放松方式,有可能对运动后的身体产生致命威胁。日前,福建福州一名19岁男孩在打完篮球后快速饮下一瓶冰饮料引发急性心肌梗死离世。
江苏省肿瘤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王卉分析,在高强度的运动之后,大量去饮用冰饮料,可能是导致心梗的非常重要的诱因。在夏季气温升高时,人体血管处于扩张状态,如果在剧烈运动后,马上喝大量温度极低的冷饮,或是即刻吹空调、洗冷水澡,在这些刺激下就可能导致全身血管立即收缩痉挛,血压突然升高,血液黏稠度增高,出现凝血,引起血管堵塞,诱发心绞痛和心肌梗死。除了运动后大量饮用冰饮外,室内空调温度与室外温差过大也容易诱发心梗,尤其是对体质较弱的老年人、基础病患者、青少年、儿童等群体。
医生提醒,运动后补水是一门大学问,最好的防暑降温饮品是白开水,淡茶水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在运动之前的两个小时左右,建议少量多次地去饮用大概500到600毫升左右的白开水;在运动期间,应小口多次地补水;在运动结束后,千万不要大量喝水或喝饮料,最好小口抿几口补水,实在想喝冰饮也需要在运动后休息3-5分钟,等心率相对平稳后再喝。
高温天气 警惕突发中风或脑出血等心脑血管疾病
近日,家住南通的王奶奶在户外劳作时,突然晕倒在地上。经CT检查发现王奶奶大脑中有梗塞,被诊断为中风。无独有偶,近日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也连续接诊了多例脑出血患者。医生解释,高温天气,人体水分流失多,导致血液粘稠,血液流动性差,高温天气又导致脑血管相对处于扩张状态,大脑血流减少,加上血压波动明显,对心血管调节功能不良以及脑动脉硬化的病人来说,容易诱发中风、脑出血,因此在夏季,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等基础性疾病的人群要格外注意护脑、护心。高温天气下,身体出现哪些“危险信号”需要引起我们重视呢?平时又该如何做好预防呢?
据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急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赵慧介绍,夏季容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很多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的患者平时在家量血压时觉得指标不错,就自行停掉降压药,这是非常危险的行为,容易造成血压波动,对人体带来更大危害;第二,夏季出汗较多,血管中的水分相对较少,血液就处于相对高凝的状态,血液粘稠度增加是脑出血高发的诱因之一;第三,夏季容易造成情绪激动,心烦气躁,导致体内应激激素水平改变,也是导致脑出血多发的诱因;第四,夏季易导致睡眠质量下降,饮食紊乱等,人体如果处在疲劳应激状态下,也容易刺激血管收缩,诱发血管病变。因此,医生建议在夏天,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等心脑血管基础性疾病的患者多喝水,尽量保持心情的舒畅,注意调整作息,清淡饮食。一旦出现头痛、晕眩等症状,要及时就医。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心脑血管慢性病患者出现这些情况,需要引起家人的重视:第一,经常反复性出现鼻子出血;第二,突然出现剧烈的阵发性头痛,而不是平时出现神经痛,如果是出现持续性的头部胀痛,或出现恶心呕吐,就是颅内高压的表现;第三,出现了口角歪斜,讲话不清,脖子突然感到僵硬,看东西有重影,就需要尽快送医救治。
高温酷暑 警惕这些意料之外的“空调病”
烈日炎炎,很多人贪图凉快,会选择整天待在空调房里,室内外温差较大,一不小心就被“热伤风”找上身!近段时间,各大医院里接诊的“热感冒”患者明显增多。"热感冒"除了有感冒症状外,还会出现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表现,症状较轻的,3~4天内就可痊愈,如果症状较重,还会出现高热等情况。
图片来源于网络
许多人认为,“热感冒”不用去医院,自己在家吃药就能够慢慢恢复,这种错误的行为往往会导致并发症的发生。东部战区空军医院中医科主任梁卫介绍,人们没有及时适应忽冷忽热的气温变化,加大了感染病毒的几率,从而引发“风热感冒”。如果有炎症,还可能引起颌下淋巴结肿痛,波及鼻窦、中耳和气管出血并发症。轻症患者可以采用口服藿香正气液治疗,严重的话,患者需要及时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
除了“热感冒”外,长期待在空调房,还可能造成意想不到的后果。近日,淮安的李女士连续几天都待在空调房里纳凉,连睡觉时空调温度都开得很低,没想到竟患上了面瘫。医生表示,人长期处于干燥的空气里,会导致口眼干燥、损伤面部神经,引起面瘫。此外,受凉、疲劳、熬夜等都有可能是面瘫的诱因。
专家提醒,气温飙升,不能过分贪凉,不要就待空调房,注意适当给室内通风,保持空气湿度;多喝水,合理膳食,饮食以清淡为主,不要过度饮酒,不吃过度食用甜腻、生冷、辛辣刺激的食物;不要误食变质食物;建议多吃西瓜、橙子、苹果等富含维生素的蔬果;有胃肠疾病的患者要注意调理;此外,要保证充足的睡眠,适当运动,以提高自身免疫力。
夏日炎炎,酷暑难耐,还有几天即将入伏,希望这份高温防暑指南能帮助大家守护身边人的生命健康,一起平安度夏。
(我苏网综合 编辑/沐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