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不是小苹果,更不是梨。”最近一周,在溧阳天目湖镇毛尖村刚落成不久的“毛尖花红馆”,面对慕名而来的游客,馆长席云春不厌其烦地介绍一种微微发红的小果子。
“小果子”学名“毛尖花红”,花红果树曾被列为濒危果木品种。13年来,毛尖村村民席云春和父亲席法金收集了全国各地存有的15个花红品种,通过无性繁殖和嫁接方式,终于将毛尖花红的种植面积扩大到30多亩。
茅尖花红是溧阳特有的地产果品,至今已有近600年种植历史。溧阳民谚“毛尖花红棠下瓜,黄雀青鱼白壳虾,蟹黄包子鸭饺面,芹菜冬笋韭菜芽”中,第一句说的就是它。
上世纪80年代,花红在天目湖镇毛尖村广为种植,最多时面积达500多亩。当时,席云春家也种了15亩。“每年7至8月,是花红果子成熟的季节,毛尖村人热情好客,家家都会用它来招待客人。作为村里的孩子,自然是吃着花红长大的。”说起这些,席云春不无骄傲。
后来,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大量外地水果涌入溧阳,传统的花红渐渐失去了市场,花红果树也因为病虫害和疏于管理,成片枯萎。席法金感慨地说:“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就没人种果树了。”毛尖花红慢慢退出毛尖村山林地头,也退出了溧阳人的视野。
长大后的席云春走出了村子,可花红果子的香气,始终留在他的记忆深处。2009年,席云春偶然看到一条新闻,毛尖花红被列为濒危果木品种。
“虽然村里人都不种了,但我家老房子后面好像还保留着一些。”他立刻回到村里,果然在老屋后面找到了一棵毛尖花红树,“当时整个村里,就这一棵了。”
席云春如获至宝:“毛尖花红是我童年重要的回忆,不能在我们这一代消失。”他随即成立了溧阳市天目湖毛尖花红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和溧阳市毛尖花红种植技术协会,并和父亲四处寻访,收集了全国各地存有的15个花红品种,进行集中种植培育,并在溧阳农林科研部门的指导下进行品质优化。
当年,席家父子通过无性繁殖,将毛尖花红嫁接到海棠树上,种植了800多棵。第三年,这些果树开始挂果。
“酸中带甜,果肉很脆。”20年后,又一次尝到了花红的滋味,席云春百感交集,“虽然不如苹果、梨子香甜,却是家乡独特的味道。”
2009年至今,席家父子不断改良毛尖花红的品质,4次举办天目湖毛尖花红文化节,今年7月还建设了500平方米的毛尖花红文化馆,就为了传播花红文化。
“我从小吃着花红果长大,希望这一地方名产能够重新走入溧阳人的生活,乃至成为天目湖、溧阳的一张新名片。”席云春说。
(来源:常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