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经中国环境文化教育专家委员会推荐评审,沭阳县南关小学从全国众多参评学校中脱颖而出,被评为“全国资源节约型绿色学校”,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桑学龙被评为“全国绿色校园先进人物”。
惜物以养德,节约而践行。沭阳县南关小学致力于童文化理念下的学生节约品格培养。坚持以儿童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确立了“童文化”为学校核心文化,把校园还给儿童,让教育回归本真。在办学过程中,学校注重开展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把节约能源、低碳生活的理念融入到学校建设中,深入到学生内心中。
沭阳县南关小学具体从知、情、意、行四个方面入手培养学生的节约品格,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推进资源节约型绿色校园建设,先后被评为宿迁市绿色校园、江苏省节水型学校。
在融合教育中提升认知
为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学校积极把节约教育融入课程,构建完善的课程体系,把校本课程、学科育人因素、校园文化有机整合、利用,多路径深入,实施融合式教育,提高学生对节约的认知水平。
组织优秀教师编印校本教材《惜物以养德》,依托优美的校园生态环境,利用地方课程每班每月安排一节课,定期对学生开展节约教育。学校还制订了各年级节约教育渗透实施计划,融合童文化的核心要义,明确规定各学科教师要结合本学科特点,充分挖掘教材中蕴含的节约教育因素,选准切入点,对学生进行渗透式教育,增强对学生节约的认知。
利用“童趣校园、多彩校园、生态校园”个性化、多元化的校园空间环境,抓实节约资源教育主阵地,营造良好的资源节约型校园文化氛围,以良好的文化引领人、塑造人。
在序列活动中涵养性情
要想节约教育深入人心,就必须让学生从情感上接受,在内心中认同,这也是“童文化”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的体现。学校通过开展序列化活动,丰富教育形式,涵养学生性情,让学生乐于节约。
沭阳县南关小学是“江苏省陶行知实验学校”,积极践行“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搭建节约资源育人平台,借助校园“四季八节”以及“全国节能宣传周”、“世界水日”、“世界粮食日”等环保节日节点,举行不同主题、不同内容、不同形式的节约资源主题实践活动,精心设计“节水、节电、节气、节粮、节纸”等活动项目,构建序列化活动内容,设定序列化活动目标,使得教育活动契合学生成长需求,学生乐在其中,达到“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的境地。
在家校携手中形成合力
道德意志力是连接“知”和“行”的桥梁,是落实道德行为的保障。小学生的道德意志力相对薄弱,需要家校携手,形成教育合力,通过节约生活磨练儿童的意志力。节约生活意味着提供较少物质资源,使学生的物质欲望在时间上不会及时得到满足,在程度上不会全部得到满足,使之习惯承受资源相对匮乏的境况,不役于物,形成节约的道德意志和良好品格。
为了培养学生的低碳环保节约意识,学校的创意儿童街区上设置三个学生轮值商店,出售的商品都是学生的旧图书、文具、玩具、服饰等。学生通过自主经营,模拟了社会场景,融入市场角色。学校要求家长配合学校培养学生低碳生活习惯,矫正学生的任性并长期坚持,在道德意志力的渐进形成中,自我约束力逐渐增强,助推节约良好习惯的养成。
在评价体系中培养品行
创建资源节约型学校的终极目标是要学生养成节约的良好习惯,内化为品德,最终形成自觉的节约行为。为了让外在行为规范与内在品格修养的统一,将节约价值观植入学生的行为、习惯,学校构建了“生态南关 节约之星”星级评价体系,涵盖文明就餐、节约水电、爱惜用品、不乱花钱等方面,从情感、态度、行为多个维度予以评价,营造他律氛围,以发展为激励,以成长为指向,不断促进学生节约品格的形成。星级评价制度让学生感受到教育温情,提升自律的自觉性;激发学生对节约活动的争先兴趣,激励学生快乐成长,更加积极自觉地坚持节约行为。
在沭阳县南关小学,星级评价体系引领学生践行节约风尚不是机械的行为重复,还有心理强化认同作用,节约活动的持续与坚持,所蕴含的价值观就会植根学生心中,成为学生理所当然的价值选择,从而指导学生形成自觉的节约行为。
( 王安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