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皮包公司为逃避法律责任,会利用他人的身份证办理公司营业执照,导致证主莫名成了企业法人,甚至无辜地背了一身债。近日,一位湖南长沙市民反映,自己的身份证被人注册了一家南京公司,对他入职新公司造成了不小的影响。长沙市民吴先生表示,新公司做背景调查时发现,自己竟然是南京一家贸易公司的股东,这让吴先生彻底懵了。“由于这个原因,导致我的入职被推迟了,需要我把这个公司的状态改为撤销,才能证明我和这个公司没有关系。”
吴先生后来回忆,大学毕业后他的户籍从西安迁回长沙,2015年7月14日在长沙已经重新申领身份证。后于2015年7月30日左右曾在长沙火车站遗失钱包,钱包内有西安市公安局发放的旧身份证。吴先生表示,自己从来没有来过南京。
记者现场核实 涉事企业营业执照已被吊销
从吴先生反映的情况来看,他是被人冒用身份证注册了公司,遇到类似的情况应该如何处理呢?我们的记者也进行了一番调查。记者看到,这家公司的注册地址为南京市秦淮区中山南路369号502室,公司的股东有两人,帅某为大股东,持股比例60%,吴先生持股比例40%。我们找到这家地址,发现是另外一家公司在经营,此外,通过查询,我们发现这家公司执照处于吊销的状态,有六条风险信息,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届满3年仍未履行相关义务。那么,吴先生身份信息被冒用的情况应该如何解决呢?带着这些疑问,记者来到了秦淮区行政审批局。现场工作人员表示,身份证信息被冒用的情况时有发生,为此国家、省市市场监管部门均发布了撤销冒用他人身份信息取得公司登记工作方案的通知。在现场,工作人员与远在长沙的吴先生通过视频了解相关情况。
根据指导意见,登记机关认真核验被冒用人本人签字的撤销登记申请及其身份证复印件,本人到场的要核实原件。被冒用人还可以一并提供身份证丢失报警回执、身份证件遗失公告、银行挂失身份证记录、由专业机构出具的笔迹鉴定报告等,有助于认定冒名登记基本事实的文件材料。工作人员表示,考虑到吴先生在外地,可以通过邮寄的方式完成,不需要吴先生本人到现场。“如果你对当时的情况比较清楚,没有办法来现场,可以先通过邮箱把相关表格发送给您,有三张表格,申请书、承诺书、签名留样表,可以在家填写清楚,再邮件寄给我们。现在需要实名认证,需要下载一个登记注册APP,做一个实名验证。”南京市秦淮区行政审批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针对申请人无法前往现场提交申请或接受询问的情形,已经开通冒名登记投诉专线及邮箱,为申请人提供电话受理,邮寄受理、线上受理等多种方式。在收到吴先生的相关材料后,他们将正式启动调查程序,调查程序完成后还将进行公示。目前吴先生已经开始准备材料,并将通过邮寄材料的方式办理相关手续。
源头防范 企业登记身份信息需“人证一致”
身份证丢失担心被他人冒用注册公司?“被股东”“被法定代表人”如何进行源头防范呢?现在这些问题有了解决方式。在今年3月1日施行的《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中,第十五条明确规定,市场主体施行实名登记,申请人应当配合登记机关查验身份信息。走访中记者了解到,目前办理营业执照均增加了人脸识别环节。在南京市雨花台区市场监管局雨花分局,工作人员表示,市民在办理营业执照的过程中,登录江苏省市场监管注册登记系统后,均有人脸识别环节,证明自身身份真实性,确保“人证一致”。负责人表示,系统检测可有效代替人工核验,通过人脸识别系统智能检测人证是否一致,检测结果更有保障。“现在我们99%以上的执照都是用手机APP注册,注册时候需要提供身份证原件和人脸识别,基本上完全杜绝了冒名顶替的情况。”南京市雨花台区市场监管局雨花分局副分局长陈颖说。
南京秦淮区行政审批部门工作人员表示,此前因冒用他人身份进行企业登记,或者提供虚假租赁合同进行企业登记等虚假注册行为呈多发趋势,这给政府部门的公信力以及市场交易秩序都带来了极大的危害。很多市民被冒名后感到束手无策,由于缺乏相关法律知识,往往耽误了法律援助的最佳时机。为此,行政审批局创新服务,加强了律政联动模式。“有些申请人的情形比较复杂,时间比较久远记不清了,我们会咨询律师,针对这些情况提供法律帮助,固定证据提供一些法律援助。从2020年3月到现在,我们受理冒名登记案件186件,调查完毕165件,撤销冒名登记106件。”南京市秦淮区行政审批局四级调研员黄嬿说。
工作人员表示,市民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可能泄露个人信息的情况,要加以甄别,防患于未然。建议大家不要等麻烦找上门来了才关注到个人身份信息安全,可以先进行自查。为了及时发现自己的身份信息有没有被冒用,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进行查询,大家可以先打开微信,输入“电子营业执照”,打开这个小程序之后,找到有个其他应用,然后根据提示来一步步填好身份信息,它有投资任职信息的列表出来。法律界人士表示:身份证丢失后,只要及时报警、补办,根据《居民身份证法》的规定,冒用者及相关部门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丢失证件者不需对自己未实施的行为承担责任。大家在社交平台上,也尽量不要“晒”出与个人身份信息相关的照片,在网站、平台上填写个人信息时也要仔细阅读使用情况和用途等。
(《零距离》记者/何畔 编辑/赵梦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