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双减”政策的推进,一方面,“国家标准课程”趋向生动化、生活化,另一方面,各种社团课也蓬勃开展起来。其中,中华传统文化类社团课越来越多地被引入中小学校园,成了社团“爆款”。苏州相城区春申中学盆景社团成立两年来,学生跟着苏派盆景非遗传承人王继强老师学习盆景制作。从绑扎、修剪、造型等基础手艺学起,融入文学诗意、美学艺术等多种门类知识。
“苏州好,小树种山塘。半寸青松虬干古,一拳文石藓苔苍,盆里画潇湘”这是一首描述苏式盆景的古诗,苏州匠人以高超的手作技艺呈现山水自然“袖珍园林”的景观。苏派盆景非遗传承人王继强告诉记者,在苏州相城区春申中学跟学生们一起摆弄盆景,让他看到了信息时代下的中学生的创意。 学生们一方面通过苏式盆景的制作,走进千年古韵,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妙;另一方面他们也给苏式盆景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苏派盆景非遗传承人、苏州相城区春申中学盆景社团指导老师王继强告诉记者,感受最深的是现在孩子接受能力特别地强,他们有举一反三的能力,自己原来学的是规范标准的盆景制作,而孩子们有时就会给我意外惊喜。
在王继强看来,传统的苏式盆景体现古代文人雅士的隐逸思想,中学生们却在继承苏式盆景取法自然的江南美学的基础上融入现代生活元素。
苏州相城区春申中学学生郭秭宥说,苏派盆景历史也很悠久,传承了很多年了,感觉文化底蕴是很深厚的,通过制作还可以让同学之间增进友谊,自然微景走进了历史,感受江南文化的深厚底蕴。
在学校的大力推动下,盆景社团被赋予了更多的教育功能,引领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苏作手工艺。盆景制作也成为了中学生们口中“最文艺”的劳动体验。
苏州相城区春申中学学生李燚说,每周一次的盆景社团,让我们在劳动中锻炼生活的技巧,让我们在制作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作为校级精品社团的盆景制作社,在学生自选社团时,常常被“秒杀”。学校还通过挖掘老师的特长爱好、外聘指导老师等方式成立更多的传统手工艺社团、“非遗类”社团,苏绣、撕纸、山歌等“非遗文化类”社团在校园中同样受到热捧。除了20多个校级社团,学校还充分调动家长资源,开出了班级社团,一个班级至少一个社团,近百个社团丰富着校园生活,实现了学生的社团选择自由。
苏州相城区春申中学政教副主任蒋少华说,用优秀的传统文化来滋养校园文化,丰富校园文化的内涵。从身边取材主要是可以培养孩子们爱国爱乡爱校的情怀。作为新时代的传承人,担当着民族复兴的大任,让他们去传播优秀的传统文化。
江苏广电总台·融媒体新闻中心记者/沈一秀 王教群 苏州电教馆 编辑/胡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