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苏网讯 南京,一座古韵今风交汇的城市,千年文化造就独特的人文气息。2月17日,“Go Jiangsu”海外社交媒体外籍粉丝线下行活动在南京举行。来自美国、西班牙、南非、新加坡等7个国家的12位外籍友人,走过南湖东路,参观滨江公园,探访小西湖社区和淳化青龙社区、三国村,亲眼见证南京近年来在城区改造、乡村建设等方面取得的成就,切身感受南京“有温度有热度的民生画卷”。
穿越城市街区
微更新中触摸“民生温度”
解放鞋、麦乳精、1982年的老挂历.......行走在南京南湖街区,街头随处可见的80年代元素,让外籍友人们仿佛置身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一路上我看到很多老人、孩子、年轻人都生活在这里,处处欢声笑语,我感觉自己好像也是这个社区的一份子,让人很有归属感。”来自美国的外籍友人杜威被南湖浓厚的市井烟火气深深打动。
外籍友人漫步南湖街区
南湖是南京近40年城市发展和在地文化的缩影,街巷里浸润着几代南京人的记忆。作为建邺区重点打造的城市更新项目,“南湖记忆”项目基于南湖历史,打造特色街区,将城市有机更新和历史风貌保护有机结合,保留下记忆里的南京味道。
和南湖街区一样,小西湖社区也在城市更新中迎来新生,曾经杂乱无序的棚户区,变身“老城保护的美丽样本”。走进坐落在小西湖的顾业亮工作室,一盏盏精巧生动的秦淮花灯,引得外籍友人连声夸赞。虫文书局里虫子“写就”的无字天书,也令外籍友人倍感新奇。这些引进的新业态与原住民共荣共生,使历史文化片区迸发新活力,看得见发展,留得住乡愁。
外籍友人走进秦淮灯彩国家级非遗传人顾业亮大师工作室
近年来,南京城市更新遵循“小规模、渐进式”原则,统筹保护与再生,以宜居为原点,不断扩大百姓幸福生活的半径,让城市的民生温度触手可及。
探访乡村人家
青龙山下解锁“幸福密码”
离开繁华热闹的城区,青龙山脚下,美丽庭院里藏着令人向往的诗与远方。走进青龙社区村民周帮兵的家中,二层小楼格外气派,小桥流水为庭院平添了几分生机与情趣。如此怡人的生活环境,让外籍友人也感叹“真想留下”。
青龙社区已建成市级美丽庭院示范户160户
午后,青龙社区的“育德妇女微家”格外热闹。院子里,妇女们围坐一圈,谈笑风生,在簸箕上涂抹作画,来自巴基斯坦的外籍友人阿里也兴致勃勃地加入其中。小广场上,乐声响起,一场汉服大秀随之上演,赢得外籍友人掌声不断。村民告诉我苏记者,这里是青龙社区妇女们活动的“大本营”。“我们一有空就来聚聚,学画画,做手工,排舞蹈,生活可丰富了。”
外籍友人阿里在“育德妇女微家”体验“簸箕画”
据了解,青龙社区根据当地发展条件,制定出“五个一千亩”经济目标工程,积极打造电商街,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并大力发展庭院经济,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进程。2022年青龙社区集体收入达15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8万元。口袋富、环境美、生活好,一幅欣欣向荣、蓬勃向上的美丽乡村画卷,正在青龙山下徐徐铺展。
来自新加坡的外籍友人丹尼霖汉已在中国生活多年,中国乡村发生的巨大改变令他十分惊叹,“这里的农民生活越来越好,也越来越有尊严,为许多农村地区树立了值得效仿的榜样,中国是一个真正致力于消除贫困的国家。”
体验非遗技艺
三国村里感受传统文化
南京之行的最后一站,外籍友人们来到了位于南京江宁淳化滨淮社区马场山的三国村。相传,这里是当年周瑜筑造的马厩场之地,“三国村”便据此传说而建成,并发展成为南京最具特色和吸引力的乡村休闲体验园之一。
在大师们的指导下,外籍友人们体验了方山裱画、金陵金箔、刻瓷、剪纸等非遗技艺。来自巴基斯坦的可汗是江苏大学的一名副教授,这是他第一次体验这些非遗技艺。“之前只在电视和电影上看过,实际操作起来比想象中难,是一次非常有趣也很有意义的体验。”
外籍友人阿里体验金陵金箔非遗技艺
外籍友人可汗体验方山裱画非遗技艺
来自巴基斯坦的外籍友人阿里毕业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目前已在南京生活四年。“我去过江苏很多城市,最喜欢的就是南京。我经常向朋友们推荐夫子庙、老门东这些景点,希望通过我的分享,能让更多外国朋友们了解南京,爱上南京。”
“Go Jiangsu”海外社交媒体外籍粉丝线下行活动是江苏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和中国日报联合主办的特色外宣品牌活动。依托“美好江苏”海外社交媒体平台,自2018年起,来自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俄罗斯、巴西、巴基斯坦、南非等二十多个国家的百余名外籍粉丝,走进江苏各地,感受风土人情,体验文化魅力,向海外推介展示美好江苏,有效推动了江苏的对外文化交流。
(记者/王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