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门山歌一定要在高校扎根,才能得到更好传承和发展。”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海门山歌”传承人、海门山歌艺术剧院名誉院长宋卫香说。3月23日,宋卫香海门山歌文化传习基地在南通大学艺术学院揭牌落户,标志着海门山歌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之路又向前迈出坚实的一步。
海门山歌,是流行于海门、启东、通州、如东等地的地方传统音乐,2015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当天上午,在众人的掌声中,“南通大学艺术学院宋卫香海门山歌文化传习基地”揭牌,南通大学艺术学院向宋卫香现场颁发兼职教授聘书。据了解,在此之前,南通大学的本科生“江海文化”选修课程中,已包含海门山歌文化部分内容,并由宋卫香亲自授课。宋卫香表示,两个学期的课程教学,给自己最大的鼓励就是,这些来自不同地区的学生学习海门山歌的热情很高,这也给了她更大的动力,让海门山歌在高校唱响。
“海门山歌作为南通地方的民间音乐门类,能够成为国家级非遗,非常了不起。让海门山歌走进校园,对我们新时代大学生的美育提升、素质培养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南通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张卫说。海门山歌文化传习基地的揭牌也受到地方文化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在座谈讨论环节,南通市文广旅局二级调研员王霞表示,海门山歌文化是南通地方文化的鲜明标识,海门山歌的“吴语”唱腔群众接受度高,表演形式活泼,兼具演唱与舞蹈,好听好看,素材丰富。
据介绍,南通大学艺术学院已着手修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计划将“海门山歌文化”课程单列,作为一门单独的选修课程供学生选课学习,同时计划成立“大学生海门山歌社团”,利用这个传习基地的丰富资源,让学生深入学习海门山歌文化,更促使学生参与到海门山歌的表演和创作中。
(来源:海门区融媒体中心 编辑/周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