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后评 | 舞剧《伯牙绝弦》、昆剧《伯龙夜品》观众微评

2023年04月12日 15:20:15 | 来源: 江苏网络文艺观察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舞剧《伯牙绝弦》观众微评

   专家说 | 仝妍 

  “舞剧《伯牙绝弦》是对历史典籍《列子·汤问》中俞伯牙与钟子期互为'知音'故事的新编。舞剧立足于当代艺术创作视角,围绕俞伯牙、伯牙妻、钟子期三人的情感纠葛而展开,以传统舞蹈语汇结合当代思想观念,在清晰繁复的人物关系与情感冲突下探究生活的本然意义及在真实的人性矛盾中如何追求人生理想境界的思考,以实验性、当代性弦歌一曲'如梦令'。”

  演前荐 | 仝妍:一曲“如梦令” ——舞剧《伯牙绝弦》小议

  观众有话说

  钟山风雨 机关干部

  几日前,最高领导人与来访的法国元首在广州松园品茗观涛赏景,兴致勃勃向他介绍了古琴乐曲《高山流水》与知音难觅惺惺相惜的故事,一时间,中法各地甚至全世界都在广为传颂这个千古流芳的典故。

  在这个档口,作为首届全国小剧场戏剧“紫金杯”优秀剧目展演中唯一的一场舞剧《伯牙绝弦》就在众人的期盼中开启了。伯牙与子期的故事家喻户晓,先秦时期,士大夫俞伯牙曾在荒野抚琴,樵夫钟子期从旁路过,竟能领会琴中之意。伯牙惊叹之余,将子期引为知音。后子期逝,伯牙摔琴绝弦,终身不弹。舞剧《伯牙绝弦》在立足传统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加入了伯牙妻这一角色,并赋予三人不同的角色特征。俞伯牙代表着士大夫阶层,钟子期则是出身社会底层的樵夫,两人虽然身份地位差别甚距,然而相互不以为意,跨越阶层的芥蒂,纵情山水、抚琴焚香、好不惬意,是理想生活的写照;伯牙妻与他举案齐眉、相敬如宾,亦是心灵契合的灵魂伴侣,也是世间凡夫俗子的现实追求。在理想和现实的矛盾之间如何追求?卢梭说,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也许,随着剧终子期的溘然逝去,伯牙的惆怅回归意味着对世俗樊篱的屈服。

  《伯牙绝弦》加上序幕和尾声共有6个部分,以独舞、双人舞、三人舞、群舞的形式表演,大多用中国古典舞的动作语汇来表情达意。伯牙和妻子的双人舞表演非常出色,细腻而饱含情感的肢体舞动,高超的舞蹈技术技巧,他们用肢体和表情诠释了剧中人物的灵魂。剧中道具“门”的运用巧妙多样,寓意深远。古典音乐与现代音乐巧妙融合,结尾富于现代感的主题曲完美地表达了该剧的主旨。以中国意境为基础的艺术特色融入在服饰、色彩、舞蹈语言的设计编排中,轻盈灵动的舞姿与得失之间的氛围尽显艺术之美。整个剧场座无虚席,演后谈环节气氛热烈,观众争先发言,有驱车数小时来自周边都市圈的观众热情来为这部舞剧打卡欢呼,也许这就是对它最好的褒奖和肯定。

  李亦墨 江苏省文化艺术研究院助理馆员

  因为是实验舞剧,所以抱着一颗探索的心来看的。伯牙善于演奏,钟子期善于欣赏。这就是“知音”一词的由来。子期因病去世,伯牙破琴绝弦,这便是我们家喻户晓的典故。

  舞剧《伯牙绝弦》在原有的故事基础上创造了伯牙妻一角,让其成为伯牙子期之间交往的阻隔。这个人物塑造的出发点是给故事增加波折与矛盾,不过伯牙妻的出现让原本故事中的至交好友的感情变得有些奇怪,原本的故事逻辑可以自洽,新创造的人物让故事出现新的矛盾,加上了现代的情感因素,有些格格不入,仿佛是古瓶装上了新酒。作为一个观众,我欣赏着古典舞蹈,却感受着现代情感,仿佛在咖啡店吃火锅,能吃,但是有些奇怪。

  灯光与舞蹈都美轮美奂,摇曳飘渺让人如痴如醉,不过故事情节安排稍显不足,让人难以投入感受剧情,故事新编还需更多打磨与推敲。最后的现代音乐让作为观众的我产生些许观影矛盾感,确实非常实验和先锋化,让人有些难以消化却又回味其中。

  王璠 新媒体编辑

  舞剧《伯牙绝弦》是对俞伯牙与钟子期互为“知音”故事的新编,围绕俞伯牙、伯牙妻、钟子期三人的情感纠葛而展开,在经典文本原有的人物角色基础上加入了伯牙妻这一角色,建构新的人物形象、形成新的人物关系,增加了新的矛盾。这是一部在传统舞蹈中加入当代思想观念的实验舞剧,利用伯牙妻这个角色增加了情感冲突,舞剧中的3人,俞伯牙出身士大夫阶层,琴艺高超,伯牙妻与俞伯牙相敬如宾,钟子期是出身底层的樵夫,伯牙与子期偶然相遇,互为知音,灵魂契合。

  可以感受到舞剧想要体现出伯牙在现实(妻子)与理想(子期)之中的纠葛与撕扯,然而该剧将矛盾点集中体现在三个人的关系上,作为观众能够迅速get到导演想要表现的意思,不过与这个经典故事有些割裂。

  虽然是小剧场演出,但是灯光舞美还是在线的,演员的表演无论是动作还是表情都非常投入,特别是舞剧后半段中运用丝带纠缠和变换的灯光表现伯牙的焦虑挣扎让人印象深刻。

  袁先生 文艺爱好者

  曲终人散,伯牙绝弦,演员谢幕,幡然惊醒。是舞、是剧、是梦、是人生。

  1、想要抓却抓不住

  伯牙在舞台上一次次伸出双手,试图用力抓住眼前的美好,却一次次扑空。演员用极具张力的动作,演绎着“欲达目的而不能”的痛苦。曾经短暂到达的对岸,却成了永远无法企及的彼岸。

  2、想要丢却丢不掉

  伯牙在舞台上一次次推开妻子,却又一次次拥抱妻子。演员用极其矛盾的表情,演绎着“能达目的而不欲”的纠结。身处繁华的世界,内心却形单影只。跳出繁华易,高山流水何处寻?

  3、想要弹却弹不得

  伯牙在舞台上一次次拨动琴弦,却最终一次次停下。那拨动的琴弦是向妻子发出兴奋的邀请,妻子温柔的回应却无法与之和鸣。那拨动的琴弦是向子期传递灵魂的乐章,却再也得不到子期的回应。停下是最终的归宿,绝弦是最终的绝唱!

  左芳 戏迷

  昨晚舞剧《伯牙绝弦》在首届全国小剧场戏剧“紫金杯”优秀剧目展演的舞台精彩上演。《伯牙绝弦》以伯牙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为线索进行艺术再创作,探讨了人性的孤独和相知的温暖,桎梏与枷锁,挣扎与突破在舞剧中反复交错,在艺术中探讨人性的自由与平等。

  《伯牙绝弦》以“人性的拷问”作为核心主题,将家喻户晓的古代故事进行解构,在“俞伯牙”与“钟子期”之间设立“伯牙妻”的角色,把伯牙埋藏在内心深处的情感进行放大、让最为残酷的人性抉择成为剧中的核心部分。

  舞蹈演员表演很赞,舞美设计漂亮,整剧乐曲音乐更是美轮美奂,给观众带来了美的享受。

  昆剧《伯龙夜品》观众微评

   专家说 | 郭晨子 

  “《伯龙夜品》创排于2010年,当年由老导演范继信执导,柯军主演。新排演的昆曲,大多数只有调度而不见身段,'夜品'不同,新捏的戏依托传统,保留了昆曲'无动不舞'的特质。而今参加首届全国小剧场戏剧'紫金杯'优秀剧目展演,柯军任复排导演,杨阳、徐思佳、钱伟和孙晶四位优秀演员担纲,南昆风范不减。”

  演前荐 | 郭晨子:可以依偎——《伯龙夜品》

  观众有话说

   周固成 江苏省文化艺术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伯龙夜品》加入了对梁伯龙本身的哲学思辨,“进与退”“如何进”“如何退”的人生思考,这也就是中国传统文人在“出世”与“入世”之间的抉择。剧中的范蠡在自己的政治生涯中既有“进”也有“退”,“何时进”与“何时退”以及“如何进”与“如何退”都关系到传统士大夫自身命运的安危,人生价值的实现,千秋名声的毁誉。回顾先秦时期的屈原、汉代时期的张良、魏晋时期的嵇康、唐代时期的孟浩然、宋代时期的范仲淹、元代时期的马致远、明代时期的徐渭、清代时期的孔尚任等,他们在自己的作品中,在人生的道路中同样面对此类问题的生死抉择。《伯龙夜品》中的一个“品”字能照射千年封建王朝中的士大夫的命运沉浮、帝国君王的居心叵测以及儒道两家在传统政治社会中的平衡作用。

  王宇   南京大学博士

  冲着徐思佳和杨阳两位主演早早买的票,其他两位演员孙晶和钱伟老师也很好,最近在南博看钱伟老师的《水浒记·借茶》《风筝误·前亲》,丑角演的都很好。

  和苏昆的《千年一叹》金圣叹临终前梦见自己笔下点评过的李逵、张生和令自己身陷囹圄的县官,回顾人生顿悟一样,《伯龙夜品》里梁伯龙喝女儿红酒醉后,在梦里经幻化成女子的女儿红引入自己笔下《浣纱记》里的伍子胥和范蠡两个人物的故事,观二者进退,经女儿红点拨,知文人重要的是把握住自己的手里的笔才能有所为。故《伯龙夜品》有三品,一品美酒女儿红,二品伍范进退论,三品伯龙人生味。全剧里有亮点的地方也有三点:

  1 白桌白椅里的人生况味

  《伯龙夜品》里出现了大量的白色元素,舞台上的白桌白椅、女儿红身着的白色衣服和乐队前朦胧的白色屏风,和舞台幕布地面的黑色形成全剧的两种主色调,白与黑是梁伯龙手里的纸与墨,也象征着全剧想要探讨的进与退。

  2 南曲北曲里的婉转激昂

  全剧中最吸引我的部分是最后一折,取自《浣纱记》的【泛湖】,西施的南曲与范蠡的北曲对唱,一婉转缠绵一豪壮激昂,尽现昆曲本色。

  3 一招一式里的千姿百态

  小剧场的创新改革不仅在于剧场的简、舞美的简,还在于演员的简,四位演员呈现了八个角色,涵盖生旦净末丑全部行当。服饰的变化是角色“形”的变化,而表演的变化才是角色“魂”的体现。

  伍子胥与公孙圣关于义理的争辩(受恩于吴王在新王听信奸佞时只能选择死谏的结局),其实也体现了戏曲走进年轻人的一个困境:传统君臣父子伦理观与当代自由平等价值观的冲突。青春版《牡丹亭》能走进年轻人除了“美”的本质外,应该也离不开剧里体现的对爱情的追求和反叛精神。戏剧创作离不开时代需求,更要体现时代特征。

  朱航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戏剧戏曲学硕士

  这是一部对《浣纱记》的致敬之作,是省昆对昆曲这一剧种源头的探索。尽管此次演出是在“小剧场”这一新兴的文化场域中展现的,但仍旧充斥着其独特的艺术魅力。相比一些曲牌选用不当的新编昆曲作品,历三代省昆人打磨的《伯龙夜品》,其依谱填词与曲牌选用较为得当。在剧中,插叙的最后一重梦境中,范蠡与西施使用了南北联套进行填词,从【北新水令】【南步步娇】到【南浆水令】【北清江引】,这一段借鉴了《浣纱记·泛湖》一折的套数,曲牌与声情步步迭进,排场安排得当。在曲牌套数之外,坚守传统舞台的一桌二椅,砌末从简,在相当的限度上守护传统,最终的演出效果也体现出了编剧、作曲及演员在舞台的协调性上达到了较高的水准。谢幕,“昆五代”献花,几代演员同台,“戏以人传”,不言而喻。他们将是传统的传承者,也是创新者。

  魏敏 在读大学生

  《伯龙夜品》是省昆剧院的一大佳作,全剧剧情衔接流畅、结构别出心裁、演员唱功演技深厚灵动,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优秀演员杨阳饰演的角色多达三名,却能做到各自独立有个性,在短短的时间展现出多种角色性格、状态,如梁辰鱼之文士风流倜傥、伍员之为“义”鞠躬尽瘁、范蠡之堪破凡尘,可见其演绎功力;徐思佳老师饰演的女儿红与西施则更有魅力,颦蹙之间多情动人而不失庄重,步伐轻稳且游刃有余,完美贴合两个角色既聪慧伶俐又优雅貌美的特点,令人记忆犹新……其次,舞台布景出乎意料的简单朴素,恰是为避免了喧宾夺主的问题——让观众将关注点集中于梁辰鱼的思考、梦境之中,依靠观众自身的想象力各自构建内心的画面,如此更具有带入感与独特性,恰是一种舞台上的“留白”,别具新意。另外,本昆剧将梁辰鱼的《浣纱记》发扬继承,在原本的基础上层次更为丰富、思想亦与时俱进,是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优秀作品。

   梦梦 南阳访古寻踪

  从南阳到南京,本意是为了探寻一代建筑大师杨廷宝先生设计建设的大华大戏院已近百岁如何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加上一直觉得昆曲好听,机缘巧合买了这场《伯龙夜品》的票。结果竟不由得看出几分感动,有幸听到几位主创人员和点评老师谈及背后创作及舞台呈现、文化价值、社会意义,更觉心潮澎湃。戏曲发轫也有几百上千年的历史,如何让这传统的文化和技艺存续发展,想必也耗尽不少梨园子弟的心血。单说“三天戏、五天年”,幼年凑过农村的庙会,唱戏搭个台子人们能看好多天,现在却没人再有这样的闲暇。于是有了小剧场这样的形式,四名演员在一百分钟内不仅呈现出完整的故事情节,还塑造了八个人物角色,丰富圆满,甚至一场戏看完还能让人打心底产生些共鸣,实在令人钦敬。遗憾事出仓促买的座位太远,只能看看身段却看不清扮相,看资料都是年轻一代的优秀演员,现在是文化发展的好时机,他们有过硬的专业素养,必定大放异彩。到了南京可以在这样好的建筑里欣赏这样好的戏剧,六朝古都真是文艺氛围拉满,也难怪即便不是节假日里也处处人满为患了。

   谢玥瑶 昆曲爱好者 在校大学生

  五年前,我从张弘老师《寻不到的寻找》这本书中了解到这部作品,初次阅读便被张老师对于“人生进退”的观点深深吸引。昨晚有幸现场观看,跟随梁伯龙体验伍员与范蠡的进与退。

  伍员有退无进,范蠡有进无退。一人进的大义凛然,一人退得潇洒自如。进退之间,方见人生百态。而梁伯龙也在悟到进退之道之后,“回到他的天地里去了”,继续写梁郎雪艳词。

  戏中的进退也给戏外的观众以启悟。正如张弘老师所写,普通人没有进退,只有选择。文人只不过是胸中有块垒酒浇不灭,需要诉之于亳管罢了。是啊,我们大部分人没有经天纬地的能力,更没有像伍员、范蠡这样震荡山河的机会,能做的只是尽全力把自己的小天地经营好。

  当前,中国发展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现代化建设取得新进展、步入新征程,同样会面临新问题、需要应对新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人们难免感到生活节奏快、压力大。但是,无论任务如何艰巨,我们还是要在稍事休息之后继续前进。就像柯老师在演后谈中讲到,自己已经把计划订到了2045年,要竭尽全力传承昆曲、弘扬传统文化。感谢能有这样一部作品,让我的苦恼得以安放,压力得以释放。走出小剧场,眼底览尽新街口繁华夜色,心中浸润着传统文化的滋养,手中握着的是继续前行的力量。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