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一个典型就是一面旗帜,一位楷模就是一座精神坐标。我苏网联合江苏城市频道《江苏最美人物》栏目组,推出“江苏最美人物”系列专稿。奉献基层的共产党员、创新创业的时代先锋、扎根一线的能工巧匠、平凡岗位上的奋斗者……我们将持续讲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进典型,记录江苏各行各业的杰出人物和动人事迹,呈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以及“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中不断涌现的江苏力量、江苏作为。
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宿迁市泗阳县的一条制帽流水线上,就出了一个“女状元”,她不仅是公司的技术骨干,还是全国劳动模范、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她,就是张兆丽。
25年来,埋首于缝纫机前,张兆丽用辛勤的双手编织出了属于纺织女工的精彩人生,也让劳模精神在车间生产一线熠熠闪光。
踩着缝纫机 踏上成才路
“高车和平车操作不一样,你看,手按住这里,走线就会非常顺畅。”一大早,张兆丽就来到成品车间,给缝纫新手演示动作要领。江苏捷锋帽业(泗阳)有限公司主要生产进出口帽业制品,作为公司的现场管理员,张兆丽所在的成品车间共有5道工序,25名操作工。
1998年,张兆丽从泗阳县职业中学毕业后就职于外地一家制衣厂。一次偶然的机会,她看到家乡的企业正在招聘员工,便动了回家的念头。“我虽然没有制帽经验,但会用缝纫机,又能吃苦,一定能打拼出自己的一片天。”2007年,张兆丽返回家乡,作为第一批员工,走进泗阳捷锋帽业有限公司,开启了“缝帽”生涯。
一上岗,她就被分配到制帽工序中最难的一步——上帽檐。这道看似简单的飞针走线操作,却关系到帽子的成品率,工人手头稍有误差,产品就需要返工。“招聘的时候,公司说成熟工人一天能制作1200多顶帽子,我以为很简单。”结果,上班第一天,张兆丽愣是一个也没做出来。
和张兆丽一起来的工友,有的觉得制帽难度太大,便去了别的厂,有的申请换了岗位,而张兆丽却主动留了下来。她一边刻苦钻研帽子生产中的难点,一边向经验丰富的老师父学习请教。张兆丽的师父蔡巧巧说:“她做事用心,别人休息,她不休息,整天就琢磨怎么把帽子做好。” 凭借着这股干劲和韧劲,张兆丽的制作量飞速攀升,实习期还没结束,已经超额完成了规定数额。
“干一行就要爱一行,要缝好每一顶帽子。我来捷锋帽业十多年了,心里一直想的就是这件事。”张兆丽在平凡的岗位上不断精进自己的技术,让手里的每顶帽子都变成精美的艺术品。
倾力“传帮带” 教出好队伍
以老带新是产业工人的优良传统。张兆丽所在的班组是公司生产的主力军,产品质量要求高、订单数量大。对刚来的新员工,她会手把手地教,让她们快速度过适应期。“刚进厂时我什么都不懂,兆丽姐一直在身边鼓励我,一个步骤一个流程地教我做帽子。”工友温金花回忆。
在很多人看来,流水线工作很简单,只是每天重复相同的动作,但张兆丽却经常琢磨技术革新。每次公司引进新设备,上线新产品,张兆丽都会利用下班时间认真研究,然后将好的工艺方法和员工分享。潜心钻研16年,成品车间五道工序,每道工序她都熟练精通。凭借多年积累的操作经验,她总结出来的“拿、捏、推”三字操作法在公司被广泛推广运用,大大提高了公司生产效率。
工友嵇小娟说:“兆丽姐用实际行动告诉我,缝纫也是一种专门工艺,不单纯是在流水线上重复劳作。我们缝纫工也能创新、带团队,还能当全国的劳动模范。”
在张兆丽带动下,捷锋帽业涌现出多个模范创新班组和一大批像她一样的能工巧匠,经她们手工制作的帽子“漂洋过海”,代表江苏泗阳走上国际舞台。
尽心履职 扶困助残有担当
因为自身能吃苦、肯钻研,对工作认真负责,张兆丽先后荣获“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
今年,张兆丽光荣当选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岗还是那个岗,线还是那条线,可张兆丽觉得肩上的担子沉甸甸的。赴京参会时,她提交了《关于解决职工子女假期托管的建议》《关于建立全国统一的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平台的建议》《关于优化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补缴的建议》等建议,为发展献计,为工人发声。
承担多重角色的同时,张兆丽积极投身公益事业。2008年,为了促进更多农村劳动力就业,捷锋帽业在泗阳县卢集镇、爱园镇等地设置“家门口就业”站点5处,张兆丽带头成立了“劳动示范服务队”,带领厂里业务能手到各个站点、车间进行技术指导,将操作技术和心得传授给工友。在她的积极推动下,泗阳县残联和捷锋帽业在县来安街道六塘“残疾人之家”设置了帮扶项目,为残疾人提供了技术含量比较低、安全性比较高的辅助性就业岗位,带动300余名残疾职工就业。
深耕业务、传承技艺、热心公益,张兆丽在平凡而普通的岗位上,诠释着一名产业工人的质朴情怀和时代风采。近日,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总工会授予张兆丽江苏“最美职工”称号。张兆丽说:“今后我将加倍努力工作,带动更多工友姐妹一起进步、共同成长。”
(我苏网编辑/刘静 素材来源/江苏城市频道《江苏最美人物》栏目组 、“江苏时代楷模发布厅”微信公众号 、速新闻、检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