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苏网讯 (记者/吴莹莹)2023年5月30-31日,由江苏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江苏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主办的2023“发现江苏•寻访世界自然遗产”活动在盐城东台举行。来自意大利、波黑、越南、马来西亚、哈萨克斯坦等国家的外籍友人,在为期两天的文化之旅中,参观了黄海森林公园、风光渔绿色能源项目,游览了沿海滩涂湿地、巴斗渔村,并观看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渔民号子”,近距离感受盐城东台的生态文化魅力,充分感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的积极探索。
千顷翠海映深林
打造自然遗产生态修复的“中国样本”
东台是一座深受大自然眷顾的城市,兼具海洋、湿地、森林三大生态系统,“世遗湿地”“鸟类天堂”“平原森林”三张生态名片熠熠生辉。5月30日下午,本次活动在拥有千顷翠海的黄海国家森林公园举行了启动仪式。来自波黑的娜娜是江苏大学财经学院的副教授,她作为外籍友人代表上台发言,向大家分享了对这趟世界自然遗产探索之旅的期待之情,希望能在此过程中收获真挚而难忘的体验。
一望无际的绿色林海,青葱摇曳的竹林杉树……启动仪式后,外籍友人深入黄海国家森林公园,纷纷漫步在空中栈道上,浏览林木扶疏,呼吸清新空气,从上俯瞰湿地长廊的自然风光。随后,一行人登上森林公园的最高处"森林之眼",感受站在40米高空带来的一览众"杉"小的壮阔,惊叹这一望无际的"海上森林"。
地处世界自然遗产保护地东台黄海之滨的黄海国家森林公园,总面积6.8万亩,森林覆盖率超85%,负氧离子含量平均达到4500/cm3,PM2.5常年在8μg/m³以下,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太平洋西岸罕见的未被污染的海滨胜地。
大美湿地觅飞羽
探寻“湿”意盎然的生态答卷
向海而生,因鸟闻名。31日上午,外籍友人一行来到“湿”意盎然的盐城东台条子泥湿地。条子泥,每年有数百万迁徙候鸟在此停歇、换羽和越冬,是名副其实的“鸟类天堂”。世界上仅存500多只、有“鸟中大熊猫”之称的勺嘴鹬近一半在条子泥觅食、换羽,停留长达3个月,与丹顶鹤、麋鹿并称盐城“吉祥三宝”。
透过望远镜可以清晰地看见,各类鸟类时而翩跹起飞、时而低头觅食、时而清洗羽毛,其中不乏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脸琵鹭。来自越南的杨芳莲是南京师范大学的研究生,这是她第一次参加这样的活动,“我非常喜欢和大自然接触”,在这里观察了很多平时看不到的鸟类,这让她十分兴奋。
据了解,盐城拥有太平洋西岸和亚洲大陆边缘面积最大、生态保护最好的77万公顷海岸型湿地,是全球9条鸟类迁徙通道之一“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区”的重要补给站,每年有数百万只鸟选择在这里停歇、繁殖或越冬,其中32种鸟类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的濒危物种红皮书,是丹顶鹤全球最大的越冬地,全球麋鹿最大的基因库。
日前,东台条子泥入选全国首批美丽海湾优秀案例。作为江苏唯一的获奖“选手”,条子泥湿地在湿地修复、生态保护上持续发力。
“斗”转兴遗助发展
小渔村“乘风破浪”奔共富
看海潮、观海鸟、品海鲜,住渔家、享渔趣、游渔村……你想要的渔村风情,巴斗村都有!外籍友人行走在东台巴斗村中,只见处处“渔”影。房屋外墙上绘着帆船、海鸟、贝壳等图案,路边立着渔民抬鱼篓等海上劳作的雕塑,绿地点缀着海螺、乌贼等饰品,路标牌上镶嵌着鱼、虾、蟹等造型……无一处不是散发着浓浓的渔村风情。
"嗨的哟来,吭呀!吭呀个号来,哎啰……"这来自大海边的声音,悠远高昂,传进了每一位在场外籍友人的耳中。这声音凝聚着东台渔民的勤劳和智慧,这声音就是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弶港"渔民号子"。这些渔民号子内容丰富,声情并茂,非常富有生活气息,真实地体现了苏北沿海渔民劳动的过程。不少外国朋友光听还不够,选择用视频记录下这极具地方特色的场景。
巴斗村靠海玩海,既搞渔旅融合又搞红旅融合,渔旅产业独具特色,特色水产品弶港文蛤、弶港泥螺获评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渔家乐、民宿、海鲜特产店迅速增加,形成渔家风情海滨特色街。欣赏鸥鹭翔集、万鸟齐欢的海滨自然景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巴斗村已成为生态旅游乡村典范。近年来,巴斗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5.5万元,村集体积累累计超过1200万元,居民储蓄存款累计超1.2亿元。
来自马来西亚的蓝敬凯平时就很喜欢在社交媒体分享自己的生活。这次也不例外,他将这趟发现之旅的所见所闻,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各种形式上传网络,让自己朋友圈的好友们可以一起跟着他“云”游。他向记者表示,这趟行程安排非常充实,一下子就刷新他对东台这座城市的印象。
“发现江苏”是江苏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着力打造的采风采访体验活动品牌,旨在通过生活在苏外籍人士的独特视角来发现江苏的美丽、魅力,并借助这些“平民大使”向世界宣传、推介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