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至30日,为期7天的中华中学卓越先锋夏令营如期而至,吸引了来自南京各地的优秀学子参与。
和校长一起玩转化学实验,走进高校,同学们亲身体验了科学的魅力。
在中华中学兴隆校区的化学实验室,校长朱征带着准高一的学生们,从暖宝宝的成分着手,引导他们用实验的方法检验其成分,推断并验证其发热原理。
中华中学卓越先锋夏令营营员李欣怡说:“我们组用检验溶液中有没有三价铁离子的方法,来验证是否发生了铁与氧气的氧化反应,将样品与盐酸反应后的混合液过滤,向滤液中添加无色的硫氰化钾试剂,立刻出现了血红色,验证了三价铁离子的存在,从而证明我们的推测。”
中华中学卓越先锋夏令营营员陈秋硕说:“我们小组推断它可能是铁与氧气反应,会放热,因为氧化反应会消耗氧气,所以我们就通过这样一个氧气浓度传感器去测定它氧气的一个体积分数,我们可以通过这个图像,看见氧气的含量是不断下降的。现在瓶子已经感觉到变热了,而且这个瓶子上也出现了一些水雾,就非常好地印证我们小组这个观点。”
探索微观世界的奥秘,找寻自物质变化的真谛,感知二氧化碳的生成与产出,比较温度对于反应速率的影响,这些生物化学实验总是能让同学们沉浸其中。
除了上课和实验,卓越先锋夏令营还安排了多姿多彩的讲座和活动。
朱征校长介绍说:“我们邀请了南京大学物理学院缪峰教授,与同学们分享原子世界的乐高——二维材料 ,邀请南京大学现代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朱嘉教授走进夏令营,做了关于碳中和的讲座,其中涉及到新材料新能源的一些应用,以及在我们实现碳中和方面,中国科学家所做的一些努力和贡献。希望学生在科普讲座中,能够了解一些学术前沿的研究方向和研究热点,打开视野,激发兴趣。”
中华中学卓越先锋夏令营营员陆思睿说:“有趣的原子乐高的主题讲座,带我们了解关于原子的世界。碳中和讲座则讲了有关环保的问题,包括对缺水地区的一些技术上的帮助。”
中华中学卓越先锋夏令营营员季子恬告诉记者:“夏令营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对于最新科技的了解,让我们觉得科学真的挺好玩的,以后一定好好学习,去争取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做研究。”
6月28日晚,曾经参与港珠澳大桥的海底沉管隧道设计、南京定淮门长江隧道、建宁西路长江隧道设计的苏交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首席工程师黄俊,分享了地下空间类型,建造方法,未来趋势,开发拓展以及如何预防灾害。
黄俊说:“中国十大科学问题里面,地下空间隧道就是一个,因为地下是非常难的。所以把预防灾害的这些问题也跟大家做一个科普,同时也让更多的学生能够加入到,为未来的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的行业,或者是研究中来。”
6月29日至30日,学生们还走进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一流学府,参观科创实验室,亲身体验科学的魅力。
玩得开心,听得仔细,学得扎实。对于广大学子来说,不仅是一次知识的盛宴,更是一次挑战自我的机会。
朱征校长表示:“希望利用这个夏令营让我们准高一的孩子,首先能够做好一个初三升入高一的衔接,衔接不仅仅是学科知识的衔接,更多的是一种学习方法的衔接。我们这一次各个学科都精心地设计了夏令营期间的学科课程,比如说我们的语文课选择的是一个整本书阅读这样一种方法,我们的英语课也是按照专题来学习,我们的化学、物理、生物课都是把实验作为学科的主体,在实验中做好初中和高一的知识衔接,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于未来理科学习的一种兴趣。”
(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黄迪 徐授科 通讯员/涂珊珊 编辑/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