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三万里》大火,重读李白笔下的江苏,品味他的诗意人生 | 我苏文艺漫谈

2023年07月20日 11:37:07 | 来源:我苏客户端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近日,国风动漫电影《长安三万里》大热,电影从唐朝诗人高适和监军太监的对话开始,以回忆的口吻讲述了高适和李白在一生中的数次交往,串联起唐朝自安史之乱起由盛转衰的历史。在168分钟里,看到的是文人风骨,是家国情怀更是中华文化的诗意表达。

  这是一部大唐盛衰史,是唐代文人群像集,也是一部李白传。在《长安三万里》中,他是恣意洒脱的谪仙诗人,是有着豪肠义胆的浪漫天才,也是汲汲入仕的青年志士,他既有求仙问道之意,又不舍入世治国之心。他和他的理想,相隔三万里。

  鲜衣怒马的少年期待大展宏图,于是他说“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曲江宴上,求官20年终成翰林的他醉酒当歌“笑春风,舞罗衣,君今不醉欲安归”;在奔流咆哮的黄河边,仕途失意欲求仙问道的诗人在一场大醉大梦后,呼出“将进酒,杯莫停”的千古绝唱;在重获自由之际,满头白发的他终于放下心中执念,驾舟江上发出“轻舟已过万重山”的狂喜……《长安三万里》用48首诗词带领观众穿越回那个文采耀目、波澜壮阔的时代,也让我们重新认识了这位活在课本中的诗仙李太白。

  在影片中,旅行爱好者李白纵情山水,步履不停。跟着他的步伐,我们看过田园风光的江夏,见过盛世长安的辉煌,在边塞等一轮落日映雪,于扬州赏一城繁华。一直在路上的李白,是浪漫的,也是自由的。而历史上的李白,曾多次游历江苏,并留下众多脍炙人口的佳作,今天,我们重读李白笔下那些有关江苏的诗句佳作,于一平一仄间品读他那波澜壮阔的诗意人生。

电影中的扬州城

 扬 州

  生于商贾之家的李白,隶属贱籍,不能参加科举,只能寄望于行卷。影片中,在干谒受挫后,他转而寄情山水,于扬州千金买笑,只图畅快一乐。这里既有小桥流水的婉约唯美,也有花团锦簇的旖旎繁华,他在这里,广交好友,恣意享受诗意人生,也曾有过生活潦倒、病重失意。极致秀美的盛世扬州是李白的精神家园和灵魂净土,也是他心中的“诗与远方”。

《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静夜思》堪称儿童启蒙唐诗,创作于唐玄宗开元十四年。此年春,李白前往扬州,秋,病卧扬州,客宿于当时的扬州旅舍。秋月是分外光明的,然而它又是清冷的,对孤身远客来说,最易触动思乡情怀。全诗从“疑”到“举头”,从“举头”到“低头”,形象地揭示了诗人内心活动,鲜明地勾勒出一幅生动形象的月夜思乡图,抒发了作者飘泊他乡的孤寂凄凉与思乡之情。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并非李白在扬州所作,开元十八年三月,好友孟浩然即将前往广陵(今扬州),李白在长江边送别好友,并作下此首送别诗。这次离别正是开元盛世,太平而又繁荣,季节又是烟花三月、春意最浓的时候,从黄鹤楼顺长江而下,这一路都是繁花似锦,所以李白对这次分别是愉快的。此外,优美的意境,绮丽的文字尽显李白对扬州的向往之情,而一句“烟花三月下扬州”也成为扬州千年来最具诗意的广告词。

《秋日登扬州西灵塔》

唐·李白

宝塔凌苍苍,登攀览四荒。

顶高元气合,标出海云长。

万象分空界,三天接画梁。

水摇金刹影,日动火珠光。

鸟拂琼帘度,霞连绣栱张。

目随征路断,心逐去帆扬。

露浴梧楸白,霜催橘柚黄。

玉毫如可见,于此照迷方。

  这是李白登上扬州西灵塔望远之作。诗中多次用了佛教、道教典故,将西灵塔的高峻与四望美景结合起来,表达自己对西灵塔美景的热爱,也传达了希望得到明主赏识的期待。

《秋浦歌十七首》其一

唐·李白

秋浦长似秋,萧条使人愁。

客愁不可度,行上东大楼。

正西望长安,下见江水流。

寄言向江水,汝意忆侬不。

遥传一掬泪,为我达扬州。

  《秋浦歌十七首》是李白的组诗作品,约作于天宝十三载。此时的李白因受谗遭疏离开长安已经十年,“正西望长安,下见江水流。”一个“望”字,凝聚着深沉的忧愤。“望长安”正是诗眼所在。后面四句是对江水说的话,扬州是北上长安的必经之处,诗人要把忧国之泪寄往扬州,实为寄往长安。泪虽一掬,却极有分量。

 南 京

  南京是诗仙李白游玩次数较多的城市之一,他一路行吟,把金陵城当成了自己的精神故乡。李白一生写了70多首与南京有关的诗歌,几乎成了南京的形象代言人。他遍赏金陵名胜或在此暂住,广泛结交当地朋友,紫金山、玄武湖、凤凰台、劳劳亭、长干里、板桥浦,这些南京的地名都曾出现在李白的诗词之中。

《登瓦官阁》

唐·李白

晨登瓦官阁,极眺金陵城。

钟山对北户,淮水入南荣。

漫漫雨花落,嘈嘈天乐鸣。

两廊振法鼓,四角吟风筝。

杳出霄汉上,仰攀日月行。

山空霸气灭,地古寒阴生。

寥廓云海晚,苍茫宫观平。

门馀阊阖字,楼识凤凰名。

雷作百山动,神扶万栱倾。

灵光何足贵,长此镇吴京。

  公元725年,李白来到了南京的古瓦官寺,登上巍巍高楼瓦官阁,写下了他在金陵的第一首诗《登瓦官阁》,这是他送给南京的见面礼。

《登金陵凤凰台》

唐·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这是李白集中为数不多的七言律诗之一。此诗一说是唐玄宗天宝六载(747年)李白奉命“赐金还山”,被排挤离开长安,南游金陵时所作;一说是李白流放夜郎遇赦返回后所作;也有人称是李白游览黄鹤楼,并留下“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后写的,是想与崔颢的《黄鹤楼》争胜。全诗八句五十六字,既发思古之幽情,复写江山之壮观,最后又以咏叹政治愤懑作结。

《长干行》其一

唐·李白

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十四为君妇,羞颜尚不开。

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

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

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

十六君远行,瞿塘滟预堆。

五月不可触,猿鸣天上哀。

门前迟行迹,一一生绿苔。

苔深不能扫,落叶秋风早。

八月蝴蝶黄,双飞西园草。

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

早晚下三巴,预将书报家。

相迎不道远,直至长风沙。

  在今南京城南,人们记住长干里,李白功不可没。据说,开元十四年,李白第二次来到南京,居住在城南长干里一带。一个晚间李白同朋友在长干里游玩时听到了一首委婉幽怨的曲子,他被深深地感动,写下了千古流传的《长干行》。这首诗以一位居住在长干里的商妇自述的口气,叙述了她的爱情生活,倾吐了对于远方丈夫的殷切思念。

《夜下征虏亭》

唐·李白

船下广陵去,月明征虏亭。

山花如绣颊,江火似流萤。

  据《建康志》记载,征虏亭在石头坞,建于东晋,是金陵的一大名胜,此诗描述了作者由征虏亭登舟往扬州(广陵)所见景色。这首小诗写景简洁明快,近乎速写。岸上山花绰约多情,江上火点迷离奇幻;古亭静立于上,小舟轻摇于下,皓月临空,波光潋滟,一幅令人心醉的春江花月夜景图呼之欲出,诗人热爱祖国山河的美好感情和喜悦的出游之情也不禁流露出来。

《金陵城西楼月下吟》

唐·李白

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

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

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

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

  这首诗,李白写自己夜登金陵城西楼所见所感,诗人彼时的寂寞也包含在其中。金陵夜空寂静,凉风忽起,诗人独上高楼,远眺吴越,万千悲苦汇集胸间,因觉知音稀少而怅然徘徊,不肯回去。全诗以写眼前景起笔,而归结于对谢朓的钦佩,以即景抒怀的手法,慨叹人世混浊,知音难遇,表达了作者对谢朓的崇敬和追慕之情。

《金陵歌送别范宣》

唐·李白

石头巉岩如虎踞,凌波欲过沧江去。

钟山龙盘走势来,秀色横分历阳树。

四十馀帝三百秋,功名事迹随东流。

白马金鞍谁家子,吹唇虎啸凤凰楼。

金陵昔时何壮哉!席卷英豪天下来。

冠盖散为烟雾尽,金舆玉座成寒灰。

扣剑悲吟空咄嗟,梁陈白骨乱如麻。

天子龙沉景阳井,谁歌玉树后庭花。

此地伤心不能道,目下离离长春草。

送尔长江万里心,他年来访南山老。

  这首诗作于天宝中游金陵时。此诗咏古伤今,慨叹金陵形势虽虎踞龙盘,但历代帝王却如走马灯似的轮换,可见江山之固在人事而不在天险耳。此诗似有警告当政者不可学陈后主荒淫逞国之意。

《金陵酒肆留别》

唐·李白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这是李白即将离开金陵东游扬州时留赠友人的话别诗,篇幅虽短,却情意深长。此诗由写春季胜景引出逸香之酒店,铺就其乐融融的赠别场景;随即写吴姬以酒酬客,表现吴地人民的豪爽好客;最后在觥筹交错中,主客相辞的动人场景跃然纸上,别意长于流水般的感叹水到渠成。全诗热情洋溢,反映了李白与金陵友人的深厚友谊及其豪放性格。

《春日陪杨江宁及诸官宴北湖感古作》

唐·李白

昔闻颜光禄,攀龙宴京湖。

楼船入天镜,帐殿开云衢。

君王歌大风,如乐丰沛都。

延年献佳作,邈与诗人俱。

我来不及此,独立钟山孤。

杨宰穆清风,芳声腾海隅。

英僚满四座,粲若琼林敷。

鹢首弄倒景,峨眉缀明珠。

新弦采梨园,古舞娇吴歈。

曲度绕云汉,听者皆欢娱。

鸡栖何嘈嘈,沿月沸笙竽。

古之帝宫苑,今乃人樵苏。

感此劝一觞,愿君覆瓢壶。

荣盛当作乐,无令后贤吁。

  李白一生多次游历玄武湖,或对“后湖月”,或赏“北湖梅”,或访郭璞墩。而他最开心的一次莫过于天宝十三年(754年)春天,即安史之乱爆发的前一年,江宁县令杨利物携同僚如众星捧月般,在昔日的皇家园林湖泊玄武湖泛舟设宴款待。兴酣落笔,他写下了《春日陪杨江宁及诸官宴北湖感古作》一诗,盛赞玄武湖为京湖。而他泛舟的地点正是与台城相连的这一片湖面。

 苏 州

  李白的政治理想在现实中是破灭的,放浪形骸的外表下,实则有一颗失意苦闷的内心。他渴望功名,满怀抱负,却知音难遇,无处施展;他追求自由,憧憬未来,却处处压抑,无处安放。他不可能让自己在虚空的幻想中一味沉浸,又不会允许自己沉溺在悲愤的苦闷里无法自拔。纵然行游四海,也不纯粹只是游山玩水,当他来到风景秀丽的姑苏时,选择去了一个特别的地方:姑苏台。

《乌栖曲》

唐·李白

姑苏台上乌栖时,吴王宫里醉西施。

吴歌楚舞欢未毕,青山欲衔半边日。

银箭金壶漏水多,起看秋月坠江波。

东方渐高奈乐何!

  此诗是李白在吴越一带漫游时所作,他来到吴王夫差与西施日夜酣歌醉舞的地方,感叹醉生梦死般的生活哪能永存?长此以往,终究只能以悲剧收场。诗表面上写吴王,实际上讽刺唐玄宗。故此,诗人通过日暮乌栖、落日衔山、秋月坠江等富于象征色彩的物象,暗示荒淫的君王不可避免的乐极生悲的下场。

《苏台览古》

唐·李白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

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唐天宝初年,李白再次来到姑苏台游览。吴苑的残破,苏台的荒凉,让发思古之幽情,念天地之悠悠的李白慨然喟叹。全诗着重写今日之荒凉,以暗示昔日之繁华,以今古常新的自然景物来衬托变幻无常的人事。

 淮 阴

  淮阴(今淮安)作为当时大运河的重要枢纽,不止一次留下了李白的足迹,如天宝五年(746年),寓居东鲁的李白曾沿运河南游至扬州,淮阴乃必经之地。但如今能了解到的,只有唐开元年间,李白旅行至淮阴留下的《淮阴书怀寄王宗成》。


《淮阴书怀寄王宗成》

唐·李白

沙墩至梁苑,二十五长亭。

大舶夹双橹,中流鹅鹳鸣。

云天扫空碧,川岳涵馀清。

飞凫从西来,适与佳兴并。

眷言王乔舄,婉娈故人情。

复此亲懿会,而增交道荣。

沿洄且不定,飘忽怅徂征。

暝投淮阴宿,欣得漂母迎。

斗酒烹黄鸡,一餐感素诚。

予为楚壮士,不是鲁诸生。

有德必报之,千金耻为轻。

缅书羁孤意,远寄棹歌声。

  李白对韩信非常崇敬且经常自比,其《行路难其二》中,有“淮阴市井笑韩信”之句,以韩信落魄时被市井之徒嘲弄之事,暗喻自己遭遇的忌妒打压;其《猛虎行》中,有“朝过博浪沙,暮入淮阴市”等句,借张良、韩信未遇之时,抒发自己空有大志、不为所用的感慨。但当来到韩信的故乡淮阴,这些不满和牢骚却一扫而光,他作诗赠予好友王宗成,期待悠悠的运河水和咿呀作响的船桨声,能够将自己在淮阴的所遇所感,连同旅途的孤寂和对友人的思念,一起遥寄远方。

 镇 江

  “一生好入名山游”的李白,曾多次游历润州(今镇江),并写下许多让镇江人耳熟能详的名句,为镇江留下盛世大唐的珍贵记忆。

《焦山望松寥山》

唐·李白

石壁望松寥, 宛然在碧霄。

安得五彩虹, 驾天作长桥。

仙人如爱我, 举手来相招。

  李白遨游天下,第一次来到镇江便发现了通往仙境的风景。这首诗大致意思是:焦山非常高,好像在青天上,希望彩虹化作长长的桥从天上伸到地上,如果神仙爱我,会向我招手。全诗充满着浪漫主义的诗情画意,充分体现出作者丰富奇特的想象力。

《丁都护歌》

唐·李白

云阳上征去,两岸饶商贾。

吴牛喘月时,拖船一何苦。

水浊不可饮,壶浆半成土。

一唱都护歌,心摧泪如雨。

万人凿磐石,无由达江浒。

君看石芒砀,掩泪悲千古。

  天宝六年(747年)李白漫游江南,也有人认为作于738年(开元二十六年),来到云阳(镇江丹阳),当时天旱水涸,在官吏的监督下,民工们在运河上逆水拖船,长途运石。李白目睹了民工们悲苦不堪的情形,写下了这首《丁都护歌》,这首诗揭露了统治者不顾人民死活的残酷,倾诉出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永王东巡歌》其六

唐·李白

丹阳北固是吴关,画出楼台云水间。

千岩烽火连沧海,两岸旌旗绕碧山。

  这组诗创作于唐肃宗至德二载(757年),记录了永王李璘军队东下的情况,赞颂了永王的“功绩”。彼时正逢安史之乱,永王李璘邀请李白到军中做幕僚,李白一直寄情山水,此刻以为报效国家的机会终于来了。诗中描绘的镇江美景被旌旗和烽火点染得轰轰烈烈,而诗人此时心中也正是豪情万丈。但是,这次行动却成为李白一生中最大的失误。试图与朝廷分庭抗礼的永王很快被朝廷击溃,李白也因此给自己的一生留下了一个污点。

  将大好河山尽收眼底,将行歌唱遍古今。千年以后,我们重读他写的诗,重游他走过的路,仿佛又看见那飘逸的身影。

  (部分素材来自:扬州网、南京发布、苏州方志、淮安政协文史、诗话镇江、镇江文化旅游产业集团 编辑/李明莉)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