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棍“硬撑”能行吗? 又见灌溉水渠坍塌|我苏特稿

2023年09月06日 18:34:30 | 来源:我苏客户端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我苏特稿  记者/陈军 编辑/沈源

  灌溉水渠是农村常见的农田水利设施,也是农作物茁壮生长的重要保障。近日,泰州泰兴市有村民向江苏新闻广播反映,去年村里新修的灌溉渠近一半已经坍塌,渠里的水泥板出现连片的倒伏现象,影响农田的正常灌溉。建成投用才一年的灌溉渠,为何如此“脆弱”?

  

  水渠多处坍塌倒伏

  竟支起木棍临时“硬撑”

水渠一侧渠板坍塌倒伏

  顾先生在泰兴市广陵镇张拾村经营着家庭农场,他告诉记者,村里的灌溉水渠是去年6月份建成投用的,但过了仅一年时间,村民们就发现水渠出现了多处坍塌,渠里放水时容易堵塞外溢。

  “水渠要是倒了的话,就堵塞了,水流就不畅,可能要漫出来。”顾先生说,“总共有500多米长,发现问题的有200多米。目前种的水稻正是用水的时候,给我们的灌溉带来很大的不方便。”

水渠内支起一根根木棍

  近日,记者在张拾村的农田旁看到,灌溉水渠里部分水泥板已经脱落倒伏,原本与水渠贴合的土岸也出现多处空鼓。渠内每间隔两三米,就支起了一根根木棍,远看上去像一条铁路铁轨。

  顾先生表示,这些木棍是相关部门为了防止两侧渠板倒伏坍塌而做的临时措施:“这个方法是治标不治本的,有一些没有支到的地方已经倒掉了。我们希望能抓紧时间维修一下,能让我们长久地使用。”

  镇村:

  地基不实大雨冲坏渠板

  计划灌溉期后动工修缮

  建成仅一年的灌溉水渠,为何如今坍塌了近一半?

  张拾村党支部书记朱兵希介绍说,了解到灌溉水渠的现状后,村里已经立即向广陵镇水利站反映。工作人员现场查看后,水渠坍塌可能是施工时地基不实加上大雨冲击造成的,目前镇水利站和施工单位在牵头,将按计划进行修缮。

  广陵镇水利站站长吴海军也表示,张拾村的灌溉水渠是使用机械制造,现场一次成型,由于一侧的路基较高,大雨形成内涝排水不畅,水流将渠板冲倒。考虑到近期水稻田需要频繁灌溉,下一步,水利站计划在灌溉期结束后,9月底对该处水渠动工维修,施工加保养需要10-15天的工期。同时,水利部门还将摸排统计全镇各村的水渠损坏情况,查缺补漏。

  专家建议:

  土壤条件可能影响水渠

  因地制宜选用合适工艺

  作为农田输水的重要保障,灌溉水渠为何如此“脆弱”?

  河海大学农业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缴锡云认为,水渠所在地区的土壤条件是重要影响因素,尤其在高沙土地区,容易水土流失引发水渠坍塌。对于相关建设、管护单位而言,动工前的夯实地基、投用后的日常管护同样重要:“最好是先把原来的废的渠道填平碾轧,碾轧以后再开挖,渠床首先要实。在管护过程中,发现了问题及时要去修补。”

  缴锡云还建议,针对不同地质、地形条件的农田,在设计建造时应当因地制宜,可以考虑使用新的材质、工艺等:“比如说有的做成旱渠、地下管道,或是钢筋混凝土的矩形渠道的,相对来说大部分会避免易坍塌。要按照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去选择合适的材料和形式。”

  (江苏广电总台“我苏特稿”,转载拒绝任何形式删改,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