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者,以德而耕,识获山河。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言传身教,育人有方。
他们,就是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
骆荣荣,六年级科学老师,工作四年以来,2021年度考核优秀;获得2021-2022学年“双减”及课后服务工作先进个人;多次执教区级、校级公开课并获得了好评;参加区级微课制作比赛获得特等奖;科技创新大赛区级一等奖和市级三等奖;撰写的多篇论文案例在省、市、区级比赛中获得佳绩;多次带领学生参加科技比赛,获得国家、省、市、区级较好的成绩,并多次获得优秀指导教师称号。
我想成为一名好教师
教育,从来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教师,从来都不是一种轻松的职业,而成为一名好教师,需要更多的努力与付出!
2018年8月至今,四年以来,从不知该如何和这帮“小不点”正面交流到现在的“亲密朋友”的关系、从最初的紧张慌乱到现在的稍显从容,这些成长是我教师职业中的收获与幸福,亦是我想要成为一名严谨负责、孩子喜欢的好教师的重要动力!
一名优秀的教师一定是关爱和尊重学生的,学生课堂上的点滴细节往往也是值得我们去发现、去学习的闪光点,而令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下面这场“意外的气泡风波”!
在《水是什么样子的》第二环节“找水”的过程中,原本以为只有味道和水不一样的盐水,在学生的细心观察下竟发现了之前“不存在”的“气泡”!渴望知道答案的孩子们纷纷提出了疑惑,没有关注过这个细节的我不能及时回答他们,只能借“下节课来揭晓谜底的答案”的托词暂时平复了这场没有预料到的“气泡风波”,但是孩子们失落的眼神让我体会到预设和处理好教学过程中的细节是何等重要!
课后我仔仔细细地端着那杯杯壁充满气泡的盐水,心中愈加疑惑:明明刚开始的时候是完全没有气泡,怎么放了两三个小时就不一样了,这其中蕴含着什么原理呢?对此,我们组内做出了一些猜测:空气静置、密度、压强、缝隙……
大家各抒己见,但也有这些那些的疑惑。实践出真知,在请教专业人士和搜集相关资料后,我决定动手去一探究竟!
经过空白对照(自来水),冷盐水、热盐水、冷红糖水、热红糖水(热水温度相同),溶解并静置两个小时后,自来水、热盐水和热红糖水几乎没有气泡,而冷盐水气泡比较明显,冷红糖水靠近液面处有少许气泡。
多次测试后发现,气泡的产生和温度、气压、颗粒都有一定的关系。并且这一容易被忽略的细节中蕴含着重要的定律——亨利定律:在一定温度的密封容器内,气体的分压与该气体溶在溶液内的摩尔浓度成正比(Pi=yiP=Kxi)。原来,小小的气泡风波竟蕴含着如此复杂而深奥的知识!
哪知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二天细心的孩子们又发现了自来水也会产生气泡,和我们上课的水不一样,这又是为什么呢?学生对于“水”的深入研究,再次由“气泡风波”拉开了序幕......
“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细节虽小,却会折射出其中蕴含的“大理念、大智慧”,教育离不开对“细节”的关注和把握:关注、预设、优化、融入生活细节,从学生的“细微发现”为出发点,给予他们空间和时间,沿着他们的思绪一路研究与探索,让他们感受到关爱与尊重,这是初为人师的我最为深切的体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