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泗阳:全面普查“体检” 摸清土壤“家底”

2023年11月02日 16:47:26 | 来源:我苏客户端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40多年后,土壤再一次迎来“全面体检”——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这是重要国情国力调查,通过普查查清农用地后备资源状况和开发利用的立地条件,为科学开发土地后备资源、坚守耕地保护红线、进一步优化种植结构提供基础支撑。此次“体检”,旨在全面真实准确掌握土壤资源数量、质量、性状和利用状况,提升土壤资源保护和利用水平。

  在宿迁泗阳,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已全面临近尾声。作为一项“技术活”,给土壤“体检”主要分为土壤外业调查采样、内业化验、成果编制三个环节。其中,外样调查采样是第一步,也是土壤普查质量保障的核心环节。

  土壤采样、收集信息有讲究

  10月29日一大早,在泗阳县来安街道的一块采样田里,质控员正忙着样点定位、资料采集、挖土取样、点位拍摄、上报数据……孙楠是泗阳县土壤普查的“监理”,主要负责协助采样队开展土地种植情况等调查,以及全程监督采样小分队工作。“今天计划采集7个旱地土壤,一般按照技术规范,寻点、定点、挖坑。也就是确定点位后,梅花法5个或蛇形7个30*30公分长宽,22-25公分深采样坑,再修理平整立面,采集0—20公分表层土壤样品。”孙楠说。

  将采集好的5个混样点样品倒在透明聚乙烯塑料纸上,揉碎后充分混合均匀,然后采用“四分法”采集不少于5公斤土壤样品,装入样本袋,并按规范进行记录,每个采样的关键步骤都需要拍照上传到系统平台。“土壤外业调查程序繁琐、工作量大,一个点位采样下来,最少要花1个多小时。”孙楠说。

  除了要采集土壤样本,技术人员还要收集所采地块周围的地理环境、地块典型农作物的产量、化肥农药使用情况等数据,一一上传到系统平台。

  每个土壤样品都有自己的“身份证号”  

  相较于相对容易采集的旱地,水田和园地土壤采样难度更大。“水田一般等水稻收割后进行采样,如果田里水分已排干且不下陷根据现场判断可以进行提前采样。”质检员孙楠说。

  而在种植果树的园地,技术人员需要按照一定方法选择至少5棵有代表性的树,然后每棵树在树冠垂直滴水线内外两侧,各挖2个深度40厘米以上的土坑,作为样本采集点。“有些样点地理位置偏僻,常常没有路,采样队需要徒步穿过茂林前往预设样点。最怕遇到下雨,一定程度上会耽误取样。”孙楠说。

  在临时仓库,存放着土壤样品的架子整齐排列。当天晚上,采样小分队会清点移交当天采集的土壤样品,并填写土壤样品接收和风干记录表。“土壤样本必须要自然风干,现在的天气情况下,一般要2周才能风干。”孙楠说,每个样品都有一个自己的编码,就像土壤的“身份证号”,作为外业调查采样、内业测试化验等普查工作唯一信息溯源码。“在土样自然风干之后,会由风干室人员对样品进行初步处理和制作并妥善收置,之后再由专人送到专业制样单位进行制样,随后进入到内业化验程序,最终形成土壤数据、样品库等成果。”孙楠介绍。

  据了解,本次土壤普查以完善土壤分类系统与校核土壤类型为基础,以土壤理化性状普查为重点,更新和完善泗阳县土壤基础数据,开展数据审核、分析和成果汇总。查清不同生态条件、不同利用类型土壤质量及其退化与障碍状况,摸清特色农产品产地土壤特征、耕地后备资源土壤质量等,全面查清我县耕地、园地、林地、草地等农用地和部分未利用地的土壤质量家底。结合泗阳县实际和专题调查等需求,确定全县最终设表层土壤调查采样点914个,其中耕地园地样点875个,林地草地样点39个。目前,正在进行水田的调查和采样工作,预计本周内可完成耕地、林地、草地表层样品取样工作。下一步,泗阳县将及时做好样品流转检测,为完成第三次土壤普查成果报告撰写打好基础。

  (来源:泗阳县融媒体中心 编辑/张泉泉)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