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进程中,老年人对美好生活的品质需求不断提升,适老化设计的重要性日益凸显。11月21日下午,围绕“适老化设计让城市更怡老宜居”这一主题,老龄文明智库第六场专题研讨会在南京举办。来自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社会研究和行业管理等领域的重量级专家和嘉宾齐聚一堂,聚焦城市中的适老化设计,共议如何让城市更怡老宜居。
本场研讨会由江苏省城镇化和城乡规划研究中心主任丁志刚主持。
AIA美国建筑师协会会员、美国NCARB注册建筑师、U+DESIGNPARTNERS 建筑师事务所合伙人肖鲁江首先带来主题分享。他从适老化通用性设计、适老化设计策略、适老化设计趋势三个方面,全面剖析了能够让老年人享受到高品质空间的适老化解决方案。肖鲁江认为,就地养老、城区养老、既有建筑适老化改造、混合社区、亲生物设计、重视护理人员满意度、注重饮食体验、注重技术整合运用等,都是新趋势下的养老理念,未来养老产业的核心策略是通用化设计,产品、环境及通讯无需进行改良或者特别设计,就能为所有人使用。“适老化设计要回归以人为本,还要拥抱未来趋势,要注重开发模式的可持续性、生态健康理念的融入以及设施和运维的迭代。”在他看来,回归以人为本是适老化设计的核心本质,遵循通用化设计,可以让老年人和更多其他群体享受到好的设计带来的空间便利、使用愉悦。
建筑设计中功能与美观的平衡与并重一直是重要方面。在国际绿色建筑联盟执行主席、江苏建筑与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江苏省人民政府参事室特约研究员、适老化与老龄友好型社会研究专委会首席专家刘大威看来,随着不同文化背景的老年人审美日趋多元,未来的适老化建筑在注重功能和性能的同时,还要从绿色和健康的角度,关注人的心理感受、精神质量和审美愉悦。对老年人来说,将建筑的历史记忆保留下来,便是一种新的美。
适老化与老龄友好型社会研究专业委员会首席专家、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周颖关注到了养老服务设施的标准。她认为,与其他标准不同,养老化服务很难用一套标准化的制度或者方法进行统一的设置。因此,要通过对不同区域不同社区的调查,才能精准地给予服务。
城市空间设计需要从老年人自身需求出发,既为老年人服务也让老年人适应环境变化带来的生活方式的转变。在乡土中国向城市中国转型的过程中,一些进城老人的特殊需求也逐渐凸显。江苏省设计大师、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张京祥认为,可以通过城市里面的公共场所的营造,促进这些进城老人的交往,从而帮助他们更好的去融入城市生活,但在公共空间的营造中,还要考虑到不同人群的复合性的需求。
江苏省设计大师、南京长江都市建筑设计股份有限公司王畅提到了在城市更新过程中融入老年人需求的问题。他认为,城市更新的目的是为了改善人民的生活,面对的是市民,因此要给更多的市民提供更多的活动场地和交流场地。
“居养难”当前仍是城市老年人养老的一道门槛,南京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保障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梁誉认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输送与需求的不匹配造成了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利用率不高,因此要继续做增量改革和调结构。政府要继续加大在养老服务方面的投入,特别是要在资金、住房、用地、税费,还有投融资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引导广泛或者更多的社会和市场力量进入到养老服务领域,还要强化市场的细分,特别是一些优势市场资源和力量的应用。
在老城区更新中,老旧小区改造也是老百姓特别关心的议题,昆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党委委员席瑜浩分享了昆山在老旧小区改造上的实践经验。他介绍,昆山坚持将市场化改造纳入到小区改造统筹提升过程中,把老年人的诉求融入到市场化改革的清单当中,作为重中之重去考虑和衡量,此外,昆山还构建了老旧小区改造加装电梯的专门工作机制,为社区居民搭建了沟通平台等等。
研讨会上的不少观点和论见也戳中了网友的心,直播平台上,互动气氛热烈。针对网友所提问的多代共居家庭的适老化改造、城市道路无障碍设施被占用被改变等问题,多位专家给出了实用建议。
本场专题研讨会全程在“老龄文明”微信公众号线上直播,新华网、我苏网、荔枝新闻、交汇点新闻、新江苏、紫牛新闻、zaker南京、新浪网等平台对活动进行了同步直播,全网点击量达144.3万。
建设更怡老宜居的城市,既需要契合老年人的需要,用好的设计理念、方法建设适用、实用、好用的建筑、空间和环境,更需要从小处着手体现对老年人的关爱,让他们享有更好的服务和生活,通过美好的设计让城市更有温度。接下来,研究会还将持续助力积极老龄化的理念创新、顶层设计、法规政策和实践探索,为江苏老龄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