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旧塑料、厨余残渣、废旧电池……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生活垃圾产生量快速增长。然而,这些生活垃圾并非“毫无价值”,而是“放错位置的资源”。近年来,张家港多措并举,激活城市“无废细胞”,打通全市绿色生活发展“大循环”。
实施垃圾分类是推进“无废城市”建设的重要举措之一。为深入推进建筑垃圾闭环处置及再生利用,助力“无废城市”建设,今年9月,市城管局通过微信公众号推出“装修垃圾清运”微服务,开启建筑垃圾管理“云服务”。
“如果没有这项服务,我这么多的垃圾都不知道往哪丢。”家住金新城首府的业主张先生近来正在装修新房,产生的建筑垃圾无处清运,让他一筹莫展。当他得知市城管局上线“装修垃圾清运”微服务后,便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在手机上下单。下单后,张家港胜和渣土运输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很快接单并与张先生取得联系,并在约定的时间上门,为张先生清理了“烦人的垃圾”。
张家港胜和渣土运输有限公司作为张家港境内垃圾分拣规模最大的企业,第一时间申请入驻“装修垃圾清运”微服务平台,并很快通过。该公司厂长姚鹏飞告诉记者,开启线上预约后,公司订单量增加,不仅扩大了知名度,而且提升了效益。
“市民通过我们的微服务,最快在2小时之内就能将垃圾处理掉。”市城管局相关工作人员表示,推出微服务是为方便群众寻找垃圾清运合法合规的运输企业的有益尝试,后续也会在运行中对发现的问题进行优化调整,规范清运处置,更好地服务市民。
上线“装修垃圾清运”微服务,正是张家港完善细化垃圾分类工作的生动演绎 。截至目前,张家港生活垃圾收集转运体系已基本达到全覆盖,全市900余家公共机构(公共场所)、126个行政村实现分类投放设施全覆盖,500余个居民小区实现“三定一督”四分类,在部分小区试点错时投放;全市配备1400余辆分类收运车辆、1800余名收运人员,建成投运32个其他垃圾中转站、26个可回收物及有害垃圾中转仓库和100多个村级暂存点;12个区镇、街道建成1座200吨/日的厨余垃圾处置项目和17座厨余垃圾就地处置站。
在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同时,张家港也进一步提升垃圾处理保障能力。日前,记者来到了位于张家港市静脉产业园的北控环境再生能源(张家港)有限公司。只见一辆辆垃圾转运车驶入垃圾焚烧项目卸货平台,经过称重后,生活垃圾被有序倒入垃圾储存仓。虽然是一家垃圾焚烧工厂,在这里却见不到高耸的烟囱,也闻不到刺鼻的烟味,取而代之的则是花园式的工厂和自动化的生产线。
据了解,北控环境再生能源(张家港)有限公司垃圾焚烧项目占地约90亩,总投资约14.3亿元,配置3条日处理750吨的炉排炉焚烧生产线,及相应的烟气处理等环保设施和2台30兆瓦的汽轮发电机组。项目于去年9月点火焚烧,标志着我市生活垃圾日处理能力由原来的900吨提升至2250吨,每年可节约标煤超过12万吨,节约填埋用土地超120亩,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超过30万吨,全面实现垃圾处理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
“焚烧垃圾产生的烟气全部达到欧盟2000的标准后才排放,我们会对渗滤液、废渣等废料进行回收处理再利用,焚烧产生的热能用来发电,每年上网电量可以达到2亿度以上。”北控环境再生能源(张家港)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刚介绍,静脉产业园垃圾焚烧项目与原先的垃圾焚烧厂相比,不仅工艺更加先进,自动化程度与安全性也更高。
如何下好“无废城市”建设这盘棋,张家港一直在努力。据悉,目前全市已建1座2250吨/日焚烧发电厂、1座150吨/日餐厨垃圾处理厂、1座140万吨/年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厂。2023年以来,累计焚烧其他垃圾34.58万吨,累计处理厨余垃圾13.43万吨,累计收运可回收物11.61万吨,累计收运有害垃圾50.769吨,累计处置建筑垃圾66.94万吨,累计处置大件及园林绿化垃圾28.95万吨。生活垃圾分类呈现“三增一减”的良好局面,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到86.15%。
(来源:江苏广电苏州中心站/施志鹄 编辑/吴莹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