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写在苏州,却红透了日本——《枫桥夜泊》

2017年05月20日 19:19:43 | 来源:江苏广播电视总台广播传媒中心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戳这里倾听——吕鹏朗诵、冯乾解读的唐代名诗《枫桥夜泊》↑↑↑ 

  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财经频率主持人吕鹏

  南京大学冯乾副教授

  张继《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解读:

  如果要选一首流行最广的唐诗,可能很多人会选张继的《枫桥夜泊》。这首诗不仅千古流传,被古今各类唐诗选本所收录,而且远播域外,在东亚文明圈尤其是日本的影响很大。

  孟子说学诗要“知人论世”,要了解诗人和他的时代。可是在唐代,张继算不上是特别有名的诗人。根据有限的记载,我们知道他是湖北襄阳在唐玄宗天宝十二载(753)中了进士。但是唐代进士及第后还要经过吏部铨选才能入职,张继不幸落选了。中间经历了安史之乱,直到宗宝应元年军收复两京,张继才得到了一官半职,张继在什么时候、为何原因到苏州已经无法考证,也就无从得知他写作这首诗的具体背景。

  请想一下在一千余年前,一叶孤舟停泊于吴江之上。诗人张继,他可以是青年,也许是个中年人,又或者是位老人。他夜不成眠,感觉到满天的霜风,逼人的寒气。对着那茫茫江水、惨淡月色,不能不百感交集,于是写下了这首比作者更有名的诗。

  月落乌啼霜满天,寥寥七字,却有视觉,就是月落,有听觉:乌啼,有感觉:霜寒,勾勒了一幅萧瑟的吴江夜景图,烘托出凄清的意境和寂寥的心境。

  江枫渔火对愁眠。江边是孤独的枫树,江中是依微的渔火,却都染上了无尽的愁思。张继为何而发愁?我们不得而知。但正因为其不可知,却可以包含所有的愁,比如身世之悲,羁旅之怀,怀人之思,家国之感,尽在其中,怎一个愁字了得。

  绝句讲究起承转合,诗的前二句通过情境的渲染,烘托出无限的愁思。后二句意思一转:“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就在诗人中夜辗转难眠,愁思难抑时,忽然听到从远处寒山寺传来的悠远钟声。杜甫在《游龙门奉先寺》诗中说“欲觉闻晨钟,令人发深省”,对杜甫来说,佛寺的晨钟暮鼓是一种警悟,一种解脱;而对于沉浸在旅愁之中的张继而言,钟声唤起的是却片片清愁,还有一份无言的慰籍。而余音袅袅的钟声也使得诗歌达到一种空灵与浑厚交融一气的境界。

  这首诗已经不属于张继一人,不属于姑苏一地,也不属于唐代一代,而是超越了时空,具有了永恒的意义。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