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是“草根经济”的“金种子”!江苏将重用这类人才

2017年07月13日 19:06:56 | 来源:交汇点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不管什么出身、不管从事什么职业,只要身上有本事、手里有绝活,就是人才。”《新华日报》7月11日2版发表的辛苏署名文章明确指出,要将乡土人才作为宝贵资源加以关注、培养和使用。

  人才是江苏的优势,江苏过去的成就主要靠人才,未来,江苏能否在新一轮竞争中占据先机、赢得优势,仍然取决于人才。记者注意到,江苏求贤若渴,除了召开“江苏发展大会”这样的高层次会议来吸纳全球英才,对江苏本土人才的关注和培养也越发重视。什么样的人才是乡土人才?如何培养、用好乡土人才?记者进行了梳理调查。

  江苏吹响“乡土人才”发展的号角

  什么样的人才能被称之为“乡土人才”?乡土人才,主要是指农民企业家、回乡的大中专毕业生、农村中的种植高手、养殖能人和能工巧匠等。这些“田秀才”“土专家”,常年活跃在生产第一线,具有丰富的生产实践经验。他们的科研成果,有着很强的针对性,具有可操作、易推广、见效快的特点,推广开来就可能会出现“带动一方百姓,搞活一片经济,富裕一乡农村”的效应。

  2017年以来,江苏多次提出要培养、用好“乡土人才”,并出台了人才新政,省委书记李强也强调乡土人才的重要作用,这一系列行动吹响了 “乡土人才”发展的号角,释放的“人才信号”令人鼓舞。

  乡土人才是发展“草根经济”的“金种子”

  扬州宝应县“乱针绣名师工作室”,一位男“绣娘” 正在丝绸上飞针走线。他就是朱军成, “宝应绣”创始人,他的作品七次获得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博览会金奖。今年2月,江苏省委召开高层次人才座谈会,朱军成作为唯一一名乡土人才的代表发言,得到了省委书记李强的肯定和鼓励。

朱军成代表作《母亲》,获得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博览会金奖。
朱军成代表作《母亲》,获得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博览会金奖。

  经过11个月绣制完成,以其独创的“井纹针”为表现手法,充分表现出松弛、粗糙的皮肤,着重刻画出老奶奶喜悦慈爱的眼神。

  目前,朱军成直接辅导的学员达到1200多人,多人成为省级工艺美术大师。朱军成是当地发展“草根经济”的“金种子”,在他的推动下,宝应乱针绣从原来的家庭小作坊逐步形成企业化、产业化、规模化,现在,宝应乱针绣特色产业拥有刺绣企业40多家、绣娘4000余人、年销售额上亿元。产业发展离不开当地政策的支持,朱军成告诉记者,现在,工作室每年享受扬州市和宝应县共计8.6万元的工作经费。

2015年1月10日,姜建新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2015年1月10日,姜建新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镇江丹阳市皇塘镇“草菇大王”姜建新,通过10多年的摸索,成功攻克江苏只能在夏秋两季培植草菇的技术难题,姜建新因此成为江苏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首位农民。1996年,姜建新创建江苏江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主营食药用菌技术研发、菌种繁育、工厂化栽培等,江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运行模式开展技术培训、供应菌种和示范推广,除了自身的300亩种植基地外,还带动了丹阳市皇塘镇2000多户农户参与种植食用菌,年销售额2.5亿元,有效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

  江苏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中心议题是富民。像朱军成、姜建新这样的乡土人才,他们常年活跃在生产第一线,具有丰富的生产实践经验,他们的引领致富作用非常明显,是发展“草根经济”的“金种子”。

  评选聘任遍地开花,乡土人才迎来新机遇

  记者注意到,近日,江苏各地都在评选聘任乡土人才上发力,江苏掀起了一股评选聘任乡土人才的浪潮,各地纷纷向乡土人才伸出橄榄枝,乡土人才迎来新机遇。

  6月初,南京市高淳区评选聘任了第一批共计12名“乡土专家”,给予人均2万元奖励。这些专家将享受定期疗养、体检等待遇。记者注意到,这12名专家都是高淳响当当的人物,经济带动作用明显,12名“乡土专家”的项目带动农户年增收合计达3194.8万元,其中效益最高的鲈鱼和螃蟹套养项目带动农户年亩增收达1万元。

高淳区螃蟹养殖大户邢青松。
高淳区螃蟹养殖大户邢青松。

  作为12名“乡土专家”的一员,高淳区螃蟹养殖大户邢青松带动农民一起致富的事迹远近闻名:他是全国合作社十大人物、全国百强农产品经纪人、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带头人;牵头成立的合作社有成员3218户,约1万人左右,养殖面积达13.68万亩,亩均净收入3000元。除了是养殖能手,邢青松还是销售高手,他的合作社在北京、南京等城市开有销售点,近年来又开设网店,去年网上销售额就超过1000万元。

  6月上旬,无锡“太湖人才计划”2.0版本出炉,明确提出无锡将加大本土人才的培养,对拥有本土技术的人才,参照享受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相应待遇。对“乡土人才”领衔设立工作室,成效显著的,授予“大师工作室”称号,给予团队20万元至100万元资金支持。

  而记者对比发现,在去年出炉的“太湖人才计划” 1.0版本中,无锡对领衔建立技能大师工作室的资金支持是5万元,今年的待遇明显高于去年。

  苏北在人才引进方面也动作频频,6月底,宿迁启动“千名拔尖人才培养工程”, 明确将乡土人才纳入其中。

  连云港早在年初就推出了《连云港市乡土人才“智·富”行动实施方案》。“乡土人才是全社会的共同财富。全市上下要更加爱之用之、敬之重之、识之护之,真正让乡土人才 ‘香’起来!”连云港市委副书记、组织部部长万闻华的话掷地有声。

  江苏三年培训乡土人才400万人,如何让乡土人才“香”起来

  乡土人才引领致富作用非常明显。但在采访中,记者也发现,乡土人才培养一直是人才队伍建设的弱项,存在着数量不足、层次不高、结构不合理等问题。

  朱军成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很多学员没有绘画功底,缺少正规系统的专业训练,作品工艺虽好,但是比较“匠气”,很难成为大师。他希望有机会能够跟高校多合作,使学员的理论和创新能力都得到提高。此外,朱军成也坦言,“刺绣这个行业,长远来看收入还不错,但是刚入行的几年收入不高,很多年轻人坚持不下来,师傅带徒弟心里也会有担心,总怕精心培养的年轻人没几天就走了,希望政府在这方面多一些政策扶持。”

  记者了解到,为了破解乡土人才队伍建设的难题,江苏将加大乡土人才培训力度,力争到2020年实现各类乡土人才培训400万人。

  采访中,记者也发现,很多乡土人才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如何让乡土人才真正 “香”起来?

  相关专家表示,政府需要更新人才观念,在大力引进高尖端人才的同时,树立起“有用就是人才,人才就在身边”的新观念,从注重城市转向兼顾农村、从注重高等学府转向倾斜经济工作第一线。可以通过分类认定,把乡土人才“挖”出来;通过搭建平台,把乡土人才“聚”拢来;通过引导扶持,让乡土人才“跑”起来;通过引领指导,把乡土人才“带”起来;通过重视鼓励,使乡土人才“香”起来。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