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17年世界知名城市“南京周”纽约站将在9月7日至9月13日期间举办。届时,“一城十面”影像环节,将展示10位来自南京各个领域、行业、年龄段的“南京面孔”:有喜爱街头小吃的餐饮企业家,有用心阅读自然这本书的艺术家,有让秦淮花灯绽放在世界40多个国家的非遗传承人……所有人拿去身份,保留最纯真的“南京芯”,通过影像装置呈现10部“我的南京”城市剧本,在纽约中央火车站向世界传达一个更有温度、更有人情味的“南京故事”。
以下为“南京面孔”之朱赢椿。
朱赢椿,艺术家,他代表了南京绿色生态的一面。他的《虫子书》完全抛开了人的因素,可谓是自然之作的极致表现。他希望让虫之趣、虫之美装点我们的生活,同时也提醒我们要关爱自然,时刻保有对于生命的赞美和尊重生命的慈悲心。
风靡世界的无字“天书”
2015年《虫子书》出版,此书历经数年酝酿,因全书无一汉字,皆由虫子们自主创作而出,引起大众媒体的广泛争议。2016年9月在英国伦敦举办“Slow慢——朱赢椿对话欧洲艺术家”当代艺术展,受到了艺术界、出版业、设计界人士的高度关注,同时《虫子书》被大英图书馆永久收藏。
翻开《虫子书》,从封面书名、出版社名到目录,再到内文,全是虫子们的“创作”。“开半亩田,种五年菜,引百种虫,集数千字,成一本书。”这是朱赢椿对这本书的解释。
随手翻来,真像是一本尚未破译的“天书”,但其实想看懂这么一本书,并不难,只要你静下心来看,书中的排版是有逻辑的,有规范的,急躁的人一定看不懂,心静的人一定看得懂。面对这样一本《虫子书》,你一定会感动的,惊叹于大自然的神奇力量。
与虫子的不解之缘
朱赢椿与虫子的缘分,大致要儿时说起,那时候没有玩具,没有书,虫子便是它的玩伴,它们一起在田野里,在屋檐下,在饭桌旁,在穿过指缝的孩童时代。
随着成长,需要关注的事情越来越多,它们渐渐的淡出了朱赢椿的视线,2000年他开始了教辅书装帧设计,一做便是10年,单调重复的工作让这个设计“鬼才”彷徨迷茫。
一个傍晚,在南师大校园的长凳上,儿时“故友”又再次进入了他的视线,这份对虫子封存已久的情感被重新唤醒。2010年,朱赢椿辞去了教辅书装帧设计的工作,决定做些自己喜欢的事情。
他不喜欢高楼大厦,工作室搬迁4次后,最后落脚在南师大校园内一个废弃的旧厂房。那里杂草丛生,猫鼠共存。他改造的第一件事,是把所有的大树和植物从断瓦颓垣中解放出来。
他还找了一位苏州的工匠,做了一个小天井,天井上面的天空和大树,不时地给他传来四季更替的讯息。风霜雨雪,鸟语花香,蝉蜕虫鸣。工作室外头,朱赢椿开辟了一片菜园。而这方圆50米的地方,后来也就成了他创作的灵感来源。
在随园书坊里,他自己种菜,养蝌蚪,养青蛙,不给植物做修剪,不打农药。渐渐的,越来越多的小生灵进出他的工作室,而朱赢椿仅仅作为一个观察者,目睹他们自然选择下的弱肉强食,观察他们啃食园中种植的蔬菜留下的参差轨迹。
对待这些虫子,朱赢椿就像对待朋友一样,熟知他们的面孔与名字,说得出他们的喜好,这就是他想要的和人和自然共存的世界。
“我们的身边有一个被忽略的世界,我们走的太快了,以至于我们不能看到身边还有这么好玩的东西。”人类理所当然的以造物者自诩,无尽的从大自然中过度截取,对自然丧失了该有的尊重,对生命失去了敬畏心与慈悲心。
用心阅读自然这本书
大自然是万物赖以生存的基础,生态环境则是大自然的有机整体。“我所说的慢生活,不是慵懒,而是我们把节奏放慢了以后会发现,在日常生活当中很多事物跟你的内心产生了碰撞,它会源源不断地带给你生活灵感。”
可惜在这样一个纷扰的世界,很多人追逐名利,为利益所驱赶,能静下心来看看这个世界,慢下来做一些有意义的事,实在太过奢侈。
在虫子的世界里,一块石便是一座岛,一片叶便是一艘船,一洼水便是一个海,一个小的缝隙便是一道沟壑,我们不曾关注过那是怎样的一个世界,因为对于人类而言它们实在太渺小,小到需要我们驻足,弯下腰,趴在地上才能觉察到它们的存在,关上耳朵才能听到它们的呓语。
他希望将这些小生命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穿在我们的身上,握在我们的手中,陈列在我们的居所内,让虫之趣、虫之美装点我们的生活,同时提醒我们要关爱自然,时刻保有对于生命的赞美和尊重生命的慈悲心,开启人类与微小生命的神秘对话。
(来源:世界知名城市南京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