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下午,在海安救助站、民政局工作人员的帮助下,67岁老人殷祥云终于从新疆克拉玛依回到了自己阔别41年的家乡,如今患有帕金森病、失去劳动能力的他被托养在大公镇敬老院,他的户口难题当地派出所正在积极帮其解决。
救助站寻得返乡希望
4月11日下午4时许,海安救助站突然接到新疆克拉玛依救助站的来电,对方请求协助查询殷祥云的信息,称殷祥云在新疆生活多年,现年老想返乡,他主动到站求助。救助站工作人员详细询问得知,殷祥云原名殷春铁,原是海安古贲乡互助村13小队村民,该人员无身份证号码。
接到电话后,海安救助站工作人员立即开展调查,经了解,古贲乡互助村13小队现在改名为大公镇马舍村13组。海安救助站站长李存鹏于是带领着站内工作人员下乡走访调查。
经走访得知,在二次人口普查时,因为殷春铁跟家乡没有任何联系,其户籍已被注销。殷祥云的父亲名叫殷贵余,现已故世。工作人员多方打听、询问,终于找到了认识殷春铁的人。
马舍村老会计袁金和告诉他们:“殷春铁出生于上海,后随文革下放至古贲乡常河7组,1971年搬迁至互助村13组,由于家庭困难,他离家打工,一直到现在都没有消息。”
殷春铁小时候的玩伴袁金发告诉救助站人员:“我和殷春铁一起玩大的,他小名叫铁子,我们一起在大集体干活。他人品好,因为家庭较困难,离家打工出走大概40年。”几经辗转,救助站人员从退休教师殷国平那里得知,殷春铁有一个妹妹在江西,叫殷春梅,他们二人已无联系。证实了殷祥云的身份后,救助站人员致电新疆克拉玛依救助站证实其身份,并向上级民政部门汇报了相关情况,经民政部门同意决定接收殷祥云返乡。
离家41年终返乡
在多个救助站的帮助护送下,殷祥云终于踏上了漫漫回乡路。4月18日,新疆克拉玛依救助站将殷祥云送到乌鲁木齐救助站,5月5日乌鲁木齐救助站将其送至南京救助站,5月9日上午南京救助站又将其送到南通救助站,5月9日中午南通救助站终于将殷祥云送到了海安救助站。
“终于回老家了!”殷祥云不由地说道,心情变得激动起来。海安救助站的工作人员连忙将殷祥云老人带到安置处,为他准备好茶水、饭菜,并和他聊起天来。
经殷祥云回忆,他去过江西、福建、河南、新疆等地,曾在河南结过婚,生有一女,后因感情不和离了婚。2002年4月他去了新疆,一直做装修维持生计。不料命运多舛,他遭遇了不少挫折。
救助站工作人员对殷祥云说:“我们会尽全力帮助你的!现在民政部门已表示将接收你的一切事宜,你将被安排到大公镇敬老院生活。放心吧!”殷祥云的脸上立刻喜笑颜开,他连连说:“感谢党和政府的关心,谢谢你们给我的帮助!”
5月10日下午,海安民政局副局长戴卫权带领着救助站工作人员将殷祥云送往大公镇敬老院。他们与大公镇民政助理邱德国、大公派出所副指导员吴旭东、马舍村党支部书记段叶红、敬老院院长朱华栋等人针对殷祥云老人的安置问题专门开会交流。戴卫权对殷祥云说:“家乡人民没有忘记你,民政部门就是你今后的家,你到大公镇敬老院要服从院里管理,我们民政部门会按照政策给你帮助,绝对不拖、不等。”
大公派出所副指导员吴旭东说:“因为你在外流浪41年,这给我们户籍调查取证增加了一定的难度,我们派出所会尽快收集相关户籍材料,同时积极跟上级户籍主管部门联系,尽快帮你解决户口问题。”
马舍村现任党支部书记段叶红对殷祥云说道:“我父亲认识您的!欢迎您回老家!”
“感谢党和政府!感谢家乡人民没有忘记我!”殷祥云激动地说,眼泪不自觉地在眼眶中打转。在敬老院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殷祥云来到了自己的房间,洗脸盆、毛巾、洗漱用品、拖鞋、饭盒等都已为他准备齐全,宿舍里有空调、电视,生活起来非常舒适。
工作人员还特意叫来了也住在大公镇敬老院的殷祥云的同乡马永朝。马永朝一见到殷祥云就认出了他,握住他的手说:“这几十年你都去哪儿了呀!”今年75岁的马永朝跟殷祥云是一个村子里玩大的同伴,可以说知根知底。殷祥云紧握住马永朝的手,笑着将他这些年的经历娓娓道来……
(来源:南通发布;编辑/张闻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