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名称:变土为金探金砖
项目负责人:刘艳君
联系方式:18306205381
一、内容说明
1.课程内容及路线
课程主题:变土为金探金砖
课程内容:学生小组合作,带着问题参观博物馆,边听讲解边寻找答案,通过讲解员的介绍完成探秘卡,了解金砖制作的几大步骤;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敲一敲、听一听、写一写等活动,感悟金砖的特点;体验踏泥、揉泥、制坯等工序,做一块属于自己的小金砖,培养孩子们的人文素养及对家乡民间文化和传统手工艺热爱的情怀;最后组内交流,议一议在实践活动中的收获,谈一谈自己的感悟,盖章领取纪念品,回家把自己的收获讲给家长听。
路线:博物馆入口处——连廊——游客中心——连廊——博物馆前广场——主馆——序厅——第一展厅——第二展厅——第三展厅——艺术窑——陆墓御窑遗址——复制窑——文创体验馆——出口
2.诠释角度
学生参观博物馆,在与老师的交谈中,了解金砖的相关知识,以一名工匠的角度观察金砖制作的29道工序,培养孩子们的人文素养及对家乡民间文化和传统手工艺热爱的情怀,通过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学生的爱家、爱国情感;了解完金砖后,进行金砖手作体验活动,制作泥制作品并印上边款,培养孩子们的动手能力、探索能力、认知能力以及团结协作的能力。
二、受众与时长
1.年龄段(受众群体)
4-6年级学生。
2.项目时长
1小时30分钟。
分为参观博物馆(45分钟)+手作体验(45分钟)。
三、目标设定
1.知识目标
通过苏州御窑金砖博物馆社会实践活动课程体验,在参观、实践、探索的过程中,让未成年人了解御窑金砖的历史、特点、功能、制作工序,近距离地感受身边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能力目标
(1)通过课程体验,激发未成年人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欲望,提升未成年人的人文素养及对家乡民间文化和传统手工艺热爱的情怀。
(2)通过动手实践,培养未成年人的动手能力、探索能力、认知能力以及团结协作的能力等,成为有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的一代新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在深入地体验与探寻的同时,让未成年人感受御窑金砖从苏州阳澄湖畔的地域性物质原料到王朝最高殿堂基石的整个身份转变过程,引导未成年人体悟金砖所承载的文化精神,激励学生树立起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2)通过参观体验活动,让学生自觉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探索、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激发学生爱校、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项目过程设计
一、主要流程
1、观展环节:讲解员带领学生参观博物馆, 在参观、实践、探索的过程中,让学生切身感受金砖在时间的长度,人工的繁复与自然时令的配合下由土成金的过程,让未成年人了解御窑金砖的历史、特点、功能、制作工序,近距离地感受身边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观影环节:欣赏金砖砍磨与金砖进京片段,感受御窑金砖从苏州阳澄湖畔的地域性物质原料到王朝最高殿堂基石的精神历程,引导未成年人体悟金砖所承载的文化精神;
3、有奖竞答环节:学生通过仔细聆听讲解员的讲解,完成分发的探秘卡,在参观完整个博物馆后,进行提问环节,由讲解员提出问题,大家踊跃抢答,第一位回答正确的学生将得到一份小礼品;
4、参观结束后,学生进行手作体验活动,制作金砖泥制作品,选取御窑金砖二十九道技艺中的“揉泥”、“制坯”两道工序,并加以改良,小朋友们可体验揉泥、弓割切泥、抹平砖坯等环节,感知匠心;最后,组内交流,谈一谈在实践活动中的感悟与收获。
二、项目要点分析思考
如何使学生尽快进入状态,对此次参观体验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
在放松的缓步交谈中,通过猜一猜、想一想,用富有趣味的小知识,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博物馆,激发学生的兴趣。
1.陆慕——陆墓
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现在所处的位置是苏州相城的哪一个区域吗?——陆慕。
陆慕原名陆墓,墓地的“墓”,你想到了什么?
没错,据传唐代的一位陆姓名将葬于此地而得名陆墓。哪位小朋友喜爱唐朝,猜猜看会是谁?——陆贽。
2.四宝之首——御窑金砖
陆慕有四宝——金砖、缂丝、蟋蟀盆和虾鳝笼,其中金砖为四宝之首。
说到金砖,你想到了什么?
到底是不是同学们说的金子做的砖呢?让我们带着咱们的第一个问题一起走进苏州御窑金砖博物馆。
三、案例分析
“变土为金探金砖”活动主要分为以下环节:一.激趣、二.破冰、三.初识、四.变土为金、五.试验、六.印边款、七.自制泥制品、八.畅谈收获。
1.激趣。通过“陆墓四宝之首”作引,引出金砖,使学生们在放松的缓步交谈中,通过猜一猜、想一想,用富有趣味的小知识,对今天的活动产生浓厚兴趣,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博物馆。
2.破冰。通过小活动来完成分组,一方面增加彼此的了解进行破冰,另一方面在自荐和说一说的过程中,提升自信心,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自我反思的能力。通过探秘卡让学生带有任务的参观,收获的知识会更加清晰明确。同时,明确组长、组员的职责,通过评比的方式激励同学们。
3.初识。通过金砖的不起眼和金砖价比黄金的鲜明对比,让学生产生探究的欲望。
4.变土为金。通过小活动,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找一找、说一说、议一议等方式,团队合作完成任务卡中的知识性任务。既培养学生的信息搜集与处理、语言表达、团队协作等能力,另一方面也通过任务卡让学生有序的对金砖的制作过程有了初步的了解,为接下来的活动打下知识基础。
5.试验。学生在参观时体会了由泥土变为金砖的神奇,感受到经过千锤百炼地磨砺才能成为精品的艰辛,但是这只是认知上的惊讶,只有在亲身实践体验之后,才能感受更深层次地体会到一块金砖制作的辛苦与不易,同时通过探究活动,更加深刻的认识和了解金砖。
6.印边款。通过对金砖款识的了解,培养学生的责任心意识,同时对苏作工艺产生自豪感和崇敬之情。
7.自制泥制品。通过在泥制品上印边款,深化学生对责任的理解。
8.畅谈收获。学生在参观的过程中可能内心会被触动,但却是模糊不清的,而当学生谈体会时,这内心里的触动会清晰并外化出来,从而初步感受金砖的所蕴涵的精神。正所谓“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一个人无论地位如何卑微,处境如何艰难,只要他具有远大的志向,经历万千磨练,终能成功。鼓励学生把今天的收获与更多人分享,同时也希望通过今天的活动,让学生喜欢上金砖,再次来博物馆进行探究学习。
·项目评价
苏州御窑金砖博物馆开创的此次教育活动受到了很多未成年人的欢迎,学生家长及老师也纷纷表示,在如此深入的互动活动中, 丰富了同学们的课余生活,科普金砖知识,传承传统工艺,并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同时通过这个活动,也进一步扩大了苏州御窑金砖博物馆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寓教于乐,真正让御窑金砖博物馆成为孩子的第二课堂。